专题报道
PC版

吕梁:为深度贫困群众量身打造脱贫路径

2018-02-14 14:02山西经济网浏览: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贫困户有了自我脱贫的能力,就会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澎湃热情,化成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吕梁集中党和政府的力量,帮助贫困户找路子、出点子,消除等、靠、要思想,自食其力摘掉“穷帽子”。

“农民拍卖”:搭乘平台不歇脚

“打造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助力农产品上行”,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对农村电商提出了新任务。

吕梁市迎难而上,鼓励培养新型农民,搭乘“农民拍卖”——专为全国14个深度贫困连片区服务的农民特产网上自主公益拍卖社交电商平台,让贫困户足不出户通过视频直播或网上竞价自家土特产,并尝试在包装、配送等环节下功夫,降低成本,特色特卖,这种全新开放式的销售平台,将点燃更多贫困户的希望。

“自家种的红豆3斤,搭配其他1斤小杂粮,打包20元起卖。”满头白发的方山县峪口镇村民武大爷,第一次拍卖自己的土特产就尝到了甜头,赚到近千元,是平常一周赚的4倍,上线不到9天,全部售罄,短短半个月内变身“网红”,还直言要为“农民拍卖”做代言人。

“第e村长”:创建品牌增优势

吕梁农业品种丰富,特色产品荟萃,素有“核桃之乡”“红枣之都”和“杂粮王国”之称,是山西乃至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基地之一。

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品牌化。以此为契机,吕梁市“第e村长”贫困户土特产品牌应运而生,所有产品统一标示、统一包装,增加辨识度和信任度,不断提升品牌塑造能力,朝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扶贫土特产品牌方向持续发力,实现品牌兴农。

家住临县碛口黄河边63岁的王大妈,在下乡工作队的帮助下,她家种的红枣第一次穿上了“新衣”,以“第e村长”的包装亮堂堂地出现在了买家的面前。“之前一斤枣4毛钱都没人要,自从有了牌子后,很多人都在照顾俺们贫困户,不用跑出去卖都能卖3到5块钱这样的好价钱!”正挑选枣装袋的王大妈早已乐得合不拢嘴。

如今在吕梁山下,像核桃、土豆等贫困户手中的土特产,都成为了“第e村长”旗下的产品,销量日日攀升,让贫困户心头在寒冬里暖暖的。

“结对子”:实干巧干大出击

平台、品牌一应俱全,只欠“销路”东风。

吕梁市赋予扶贫新的内涵,刮起“结对子”之风。干部们发挥“头雁效应”,主动与贫苦户“结对子”,通过“农民拍卖”,撮合贫困户与更多买家“结对子”,使“第e村长”土特产品牌迅速进入千家万户的视线,使靠劳动和智慧脱贫光荣、懒惰和无为致贫可耻成为一种新风尚。

在市长王立伟为汾酒摇旗呐喊的带动下,吕梁的“结对子”行动已经由百名扩展至千名,形式多样,入家庭、进单位、跑外省,在全市已经形成了领导帮扶、单位帮扶、县际帮扶、企业帮扶、干部帮扶、对口帮扶的打赢深度贫困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在这股“暖流”的涌动下,贫困户基本适应、掌握了现代市场经济的谋生技能,纷纷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吕梁脱贫攻坚任务也由“打赢”向“打好”转变,脱贫质量节节提升。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吕梁彰显新时代下开拓创新的“吕梁精神”,摸索出品牌化脱贫攻坚的“吕梁模式”,必将收获“农民拍卖”“第e村长”“结对子”乘法效应的惊喜,为振兴乡村注入新的活力,力争在全国创造吕梁经验,展现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未来。

吕梁:为深度贫困群众量身打造脱贫路径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