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PC版

你离“中国好网民”到底有多远?

2017-12-18 10:13网络浏览:

本网讯(特约调研员:肖莉)媒介大融合的时代带给我们丰富的信息和个性化的媒体内容,借助网络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都可以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你离“中国好网民”到底有多远?

 

有人说,“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让我们距离网络如此之近,没有任何一个时期使我们的生活与网络联结如此紧密”。  

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将成为新的起点和转折点,它使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正轨,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网络欺诈等“毒瘤”生存的空间将被大大挤压。  

在法律的大伞下,我们更要争做“中国好网民”,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升自身网络素养。  

想成为“中国好网民”,你需要:  

1.不要过分依赖网络,重新认知网络  

人类创造了互联网,目的是服务于人类。面对新科技、新思想,切记不要被它“追着走”,不要盲从。你要先了解互联网及相关知识,如网络等新媒体的操作方式、网络语言的特点和表达习惯、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当你可以做到对网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后,才能够跳出条条框框,才能够懂得反思,思考为什么要运用网络,网络会带给我什么,如何摒除“坏的”信息。  

互联网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可以通过看书、浏览信息等方式提升自身素养,并尝试践行自己的想法,建立自己的认识体系。  

2.辨别信息不能只看表面  

根据《北京地区网民网络素养调查报告》显示,一方面虚假新闻、低俗化新闻泛滥,另一方面网民网络信息识别能力较弱,缺少统一规范的网络信息选择机制。  

与传统媒体相同,网络媒体同样也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同的是,网络媒体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广告赞助及网民消费。虚假新闻、低俗化新闻在网上泛滥,随即也出现了“标题党”“图片党”。  

在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与处理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网络上所传播的内容很可能带有一定商业动因、意识形态倾向和价值利益取向,所以并不能将这类信息等同于事实。  

此外,具备收集信息、分辨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至关重要。除通过自学、培训等提高网络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外,还需开发有效的工具和制定相关机制来帮助网民判断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3.网络只是一个工具  

你能够利用新媒体制作视频、动画吗?你能够利用网络浏览新闻和咨询吗?你会用在网上购买商品吗?你会上传和下载教学资料吗……  

网络对于人类只是一个工具,我们要懂得如何去运用。  

我们认知网络,学习如何去检索、分析、识别网络信息,最终都是为使用网络而服务。网络的使用除了实践操作外,还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与有效引导。  

4.网络参与,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网络参与指,是否愿意参与政治、娱乐等相关投票,是否愿意利用网络创作媒体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所关注的事情等。网络参与强调个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他是个体与社群中其他人之间的交流与协作的着重体现。  

根据《北京地区网民网络素养调查报告》显示,网民进行网络参与时会倾向与自己的既有兴趣、习惯、需求等一致或接近的内容,个人兴趣及选择性认知没有对错之分,但会导致网民受一些网络言论的影响或误导。  

网络是信息化社会的产物,无论你对网络素养的认识有多少,你离“中国好网民”有多远,你只要牢记,网络的出现是为了给人类带来便捷,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责编:李凤伟)

你离“中国好网民”到底有多远?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