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聊斋志异》手稿本看铸雪斋抄本
2017-12-01 09:29中国法务网浏览:次
张希杰,康熙二十八年(1689)八月初十,生于济南孝感巷圆通庵东自家的百忍堂,卒于乾隆二十七年或二十八年(1763年?)。他字汉张,号东山,别号练塘,又取济南名泉尤多之意,自号七十二泉渔人。原籍浙江萧山,其父张士凤大约是一位绍兴师爷,来济南为人做幕宾。张希杰自幼选定了读书仕进的道路。他五岁即开始读书,先后师从名儒吴仕望、毛禹珍等。22岁(1710年)时,曾来泰安青岩书院师从当时颇有点名气、后来做了高官的赵国麟学习,他也曾受到过先后任山东学政、山东按察使的黄叔琳(昆圃)的赏识。在岁试选为贡生之后,连续考取功名不得,凡十三试不举,被拒之于仕途之外,其间四处奔波以幕僚讲书为生,最终在大明湖边授徒乡里抑郁而终。
"历史喜欢作弄人,喜欢同人们开玩笑。”张希杰本来是自信其诗文会在后世找到知音,即所谓“录藏以俟来者”,他怎么也不会料想到,他的姓字直到现在还为我们所知,他的《铸雪斋集》之所以还被我们感到兴趣,并不是由于他的诗文本身,而是由于他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在济南为人做幕宾时,据济南朱氏殿春亭本抄录了一部《聊斋志异》。
《铸雪斋抄本聊斋志异》卷首除有原稿三篇序外,还有渔洋老人王士祯、昆仑外史张笃庆、橡村居士朱缃、练塘渔人张希杰以及寄庐氏董元度等的题辞,卷末附有殿春亭主人跋和张氏自跋。全书共分12卷,收文488篇,其中有目缺文14篇,比原稿增补了近一倍,也较后来的赵氏青柯亭刻本多出49篇,在文字和各篇的编排次序上,与稿本基本一致。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曾据此本影印出版。(责编:李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