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济南烟俗文化—洋画
老济南早期的烟俗,人们上了烟瘾不是用嘴吸烟,而是用鼻嗅,时称“鼻烟”。清代,济南盛行鼻烟。鼻烟的原料,系烟叶研成细末,多半加上药材香料。用法,以手指蘸烟末,抹在鼻孔嗅入体内。贮放烟末的是个小瓶,俗称鼻烟壶。
卷烟(又称香烟、烟卷)问世前,习惯用烟叶的瘾君子通常都吸旱烟。老济南常见的吸旱烟用具,俗称烟袋锅,也叫旱烟袋。木或竹竿,空心,两头镶有金属或其它物料的烟嘴、烟锅。人们吸旱烟时,拿随身携带的火镰点烟。火镰,像是一个细长的镰刀片,用它狠狠摩擦火石,便冒出火星燃烧。
那时候,另一种吸烟方式叫水烟。吸水烟的用具为铜制,时称水烟袋、水烟壶。它有两个口,烟管口置放烟丝。点燃后,烟气经过烟管口下面的小水箱,再从水里冒出,经由吸管口供吸者享用。吸水烟点火的办法蹊跷,由于烟管口径小,引火需要特制的“纸煤”。那是一种粗纤维的火纸,手工捻成筷子状的空心纸卷。点着以后呈半隐半现的红火,缓慢燃烧。用时,嘴里憋足了气,对准纸煤暗红的火头猛然一吹,一团明火烧红烟丝。
20世纪初,英美烟草公司在上海兴建卷烟厂,产品很快打入济南市场。济南人吸烟,出现吸卷烟和吸旱烟、水烟并存的局面;吸烟的人越来越多,烟毒给人们造成的疾病和公害,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关注,社会上响起了禁烟的呼声。
烟俗文化方面,还形成了和孩子们有关的烟文化——洋画。小时候喜欢一种儿童游戏叫扇洋画,洋画就是当时香烟盒里附带的小画片。它原本是卷烟厂为了促销货物,有意在烟盒里装一张小画片,作为赠品吸引顾客;画片为长方形,长度一寸多,宽度不到一寸,彩印。当时习称卷烟为洋烟,洋烟盒子里的小画片,也就唤作洋画。
洋画有各种题材,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有衣、食、住、行;有花、鸟、虫、鱼等等,让孩子们从中获得不少知识。想当年,孩子除了把洋画作为艺术品收藏外,在课余时间常常玩扇洋画游戏。扇洋画的玩法多样,通常是两三个小朋友,各出一张洋画,放在同一地方,大家轮流用手扇,或者用洋画扇洋画,谁扇翻了归谁;游戏随时随地随意进行,你输我赢,乐在其中。(责编:李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