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印发“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
到2020年,老龄事业发展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养老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基础更加牢固,全市老年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根据《规划》,济南市将继续完善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巩固完善居民大病保险和职工大病保险制度,探索向困难老年群体适当倾斜的具体办法。建立老年人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以失能、重度残疾老年人为重点目标人群,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发与长期护理社会保险相衔接的商业护理保险,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长期护理保障需求。
《规划》中还提到:一、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以失能、独居、空巢老年人为重点,整合建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援服务机制,方便养老服务机构和组织向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日间照料等服务。实施“互联网+”养老工程。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智能终端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平台、信息系统、APP应用、微信公众号等,重点拓展远程提醒和控制、自动报警和处置、动态监测和记录等功能,建设虚拟养老院。到2020年,建成纵向贯通、横向对接、覆盖全市的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管理系统,努力实现虚拟养老院服务社区(村)全覆盖。二、支持城市二级医院向康复医院、老年病专科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老年专业医疗服务机构转型,到2020年,全市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病科比例达50%以上,每万名老年人拥有专业机构康复床位5张。统筹和整合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加快建设形成养老照料、康复护理、疾病救治、临终关怀服务相互衔接、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多元化健康养老服务网络。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每个老年人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三、完善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开展“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无障碍建设城市创建工作。到2020年,60%以上城市社区和50%以上农村社区分别达到老年宜居社区基本条件,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能够在社区得到满足。
此外,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大力拓展济南家庭电视老年大学覆盖面,完善城乡老年公共文化设施,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辟老年文化活动场所。(责编:李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