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开建 2020年开始运转
本网讯:近日,记者从威海市发改委获悉,由威海市发改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起草的《关于建设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已经通过,并将于近日印发。这意味着,威海市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建设路线图敲定,确定打造“一中心三平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创新研发格局。到2018年,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将基本完成,到2020年,“一中心三平台”体系将形成并高效运转。
在总体思路上,威海市将按照“政府引导、资源整合、共建共享、辐射带动”的原则,以新机制、新模式组建运营国家威海创新中心。发挥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的优势,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挥哈工大创新创业园的优势,推进自动化技术与设备研发制造;发挥以威高为龙头的制造业(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优势,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并向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延伸,形成“一中心三平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创新研发格局,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和企业孵化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和集聚基地,并将此打造成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创新高地。
建设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过程中,威海市将组建“一中心”,即国家威海创新中心,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创新型科研经济实体,主要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投融资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等业务,力争发展成为创新要素集聚、运营模式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运营实体公司。建好“三大平台”,即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哈工大创新创业园、制造业(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
《意见》对三大平台的目标、定位、任务进行了明确,同时提出“一中心三平台”融合发展的思路,以达到相互促进、共赢发展的目标。未来,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还将逐步向碳纤维、海洋生物及制药、海产贝类、高端轮胎、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时尚创意等领域延伸布局,鼓励引导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以互相参股、主动融合的方式加入,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中心层次和水平。
到2020年,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一中心三平台”体系形成并高效运转,创新动力、活力和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引领区、创新人才聚集区、新经济孵化区。入驻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新机构10家以上,建设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以上,申请发明专利500个以上,产业化项目、孵化企业100个以上。
据悉,《意见》还明确了15个重点推进事项,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引领、加大资金支持、加强人才保障、严格督导落实等五个方面保障措施,全力推进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的建设。(责编:李凤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