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不了解的中国(外国人看中国)(2)
曾任美国《商业周刊》驻香港首席记者、《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高级编辑的美国作家多莉·琼斯·杨近日在其个人网站booksbydori.com上发表一篇题为《美国人不了解的中国》的署名评论文章,通过她作为一名中国“洋媳妇”的亲身经历,指出美中两国之间存在的差距正在缩小,而大多数美国人并未注意到这一现实。现将《美国人不了解的中国》一文摘编如下
几乎每个中国的大城市都有地铁,新的,很干净,而且没有涂鸦。尽管大多数乘客是中国人,但广播里却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不仅如此,在每一站,乘客都被提醒“Mind the gap”——小心站台与列车之间的空隙。
“Mind the gap”对最近没到过中国的美国人来说,也是个很好的提醒。最近我用3周时间游览了6座中国城市,对中国到处经济繁荣——不再依赖廉价劳动力或出口——感到惊讶。城市间的航班满载的不是外国游客,几乎全是中国旅客。上海最豪华的酒店——88层摩天大楼内的金茂君悦酒店的大堂里挤满了急不可耐要花200美元甚至更多钱住上一晚的本国人。
从高铁上看到的是大规模且高度机械化的综合农业;还有一片又一片的高层公寓楼,用来供脱离了过去艰苦的田间劳动的农民们居住。这与20世纪80年代人口泱泱的中国农村形成了鲜明对比。那时,我为《商业周刊》工作,报道中国经济。这一次,我连一顶草帽或一头黄牛都没有看到。
令人遗憾的是,美国老百姓对中国的认知已经陈腐过时了。现在,中国超过81%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由本国内需推动的,而非沃尔玛商场里售卖的中国制造的玩具和体育用品的功劳。这个数字在10年前是64%。中国的工资水平在提高,因此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工厂被迫迁往墨西哥或越南。我丈夫的大多数亲戚,30年前还很穷,如今都有好几套房和新汽车。有一位刚刚在海南岛买了第二套房子。还有一位邀请我们到南京参加了一场豪华婚礼,婚礼上还有专业歌唱家表演。
真正打动我们的是中国的老百姓现在富起来了。我丈夫的侄子,在没有自来水的农村长大,如今在南京拥有自己的公司,销售测试听力用的隔音室。一位朋友的儿子,过去没考上大学,现在经营自创品牌的化妆品,雇了200名员工。我丈夫的外甥女婿辞掉了报纸主编的工作,开了一家酒庄。他酿造了2000瓶红葡萄酒,据爱喝葡萄酒的美国亲戚评判,品质达到了国际水平。这些产品都只在中国销售。有了6.7%的年增长率和13.7亿人口,谁还需要考虑出口?我们的旧金山女婿很羡慕中国企业家有这么显而易见的成功机会。
随着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数不清的塔吊点缀着中国主要城市的天际线。我们乘电梯登上了128层的上海中心大厦楼顶,这是世界第二高楼,超过美国的任何一座摩天大楼。高速公路上车来车往,满是奔驰、宝马、丰田、福特、别克,这些车都是合资企业在中国制造的。炫彩明亮的购物中心随处可见,很多都有进口设计师品牌的专卖店,比如古驰、娇兰、博柏利和途明等。在上海,我们参观了一家特斯拉经销店,隔壁商店里销售的是高端无人机。巨大的两层苹果店让美国国内的苹果店相形见绌,在索尼专卖店里,我们试用了最新上市的虚拟现实头戴式耳机。就连中国的茶叶和凤梨酥都包装得很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