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公益
PC版

老挝向我国移交5名特大贩毒案嫌疑人

2017-06-28 11:33法制日报浏览:

图为警方将嫌疑人押解回国。

 

□法制网记者刘子阳 文/图

本网讯   6月10日16时20分许,一架从老挝来的飞机降落在云南省昆明市长水国际机场,“3·19”湄公河特大跨国贩毒案首批3名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回国。这是时隔一年,继“10·5”案移交糯康后,中老两国执法安全合作紧密务实关系的又一次重要体现。

当天上午,中老两国警方在老挝万象瓦岱机场举行犯罪嫌疑人移交签字仪式,老挝将5名嫌疑人移交中国警方。《法制日报》记者从公安部了解到,该案另两名犯罪嫌疑人将于11日被押解回国。

中老联手查毒品超半吨

2013年3月,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公安局获悉,一跨国贩毒集团近期准备利用湄公河水路进行大宗毒品贩运,公安部禁毒局与边防局、国际合作局、云南省公安厅立即组成联合专案组,赶赴西双版纳部署指挥案件侦办,并派工作组出境与老方开展联合侦查行动。

专案组获取情报显示,当地时间3月19日早晨,这批毒品在缅甸境内梭累码头连夜装运上“晨宇”号货船后向湄公河下游地区驶去,极有可能当天下午经过老挝波乔省境内的孟莫码头,最终流向泰国境内分销。情况十分紧迫,前方工作组立即通过云南公安边防总队与老挝军方协调,启动联合巡逻执法合作机制,对途经孟莫的船只进行拦截查缉。

然而16时许,本应按航程途经孟莫的“晨宇”号却因前船搁浅被迫停靠在相距约60公里的上游孟巴里奥水域。湄公河流域贩毒集团关系复杂,情况瞬息万变,为防止出现突发状况,中老联合工作组决定派出巡逻人员沿河流逆行而上拦截目标,并做好登船检查的准备。随即,中老双方40余人组成的查缉力量,分别乘坐执法船只和摩托艇前往上述水域。经过近3个小时的搜寻,两国执法人员终于锁定目标船只,并将船上5名犯罪嫌疑人有效控制。

通过仔细检查船体,执法人员在驾驶舱内的甲板下发现大宗毒品冰毒片剂,重达579.7公斤,“3·19”特大跨国贩毒案件胜利告破。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3·19”案缴毒超半吨,5名嫌疑人落网并移交中方,突出彰显了中国政府维护湄公河流域安全稳定、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的坚定态度与决心。此案的成功侦破,不仅是中老两国在湄公河水域开展联合扫毒行动破获的第一起特大跨国贩毒案,也是继成功侦破“10·5”案后利用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取得的重大战果,有力打击和震慑了湄公河金三角地区跨国毒品犯罪活动。

为深入打击、彻底摧毁该贩毒集团,经双方密切协商,5名涉案嫌疑人通过警务合作渠道移交中方,以便展开后续侦查及诉讼工作。

四国行动清理贩毒通道

流经东南亚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最重要的运输通道之一,被誉为沿岸各国友好交往和开展经贸、旅游活动的黄金水道。

但受金三角毒源地及历史现实因素影响,湄公河逐步被各种贩毒势力所盘踞,成为“毒品南下、制毒原料北上”重要贩运通道,导致沿岸地区治安形势复杂不稳,毒品制贩、走私军火犯罪突出,敲诈勒索、绑架、抢劫等事件频发。

特别是2011年10月5日发生了举世震惊的“10·5”惨案,13名无辜中国船员遇害,其手段之残忍、性质之恶劣,给湄公河航运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对沿岸各国执法能力形成极大挑战。

为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公安部部署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大力推动建立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巡航;组织专门力量成功侦破“10·5”案,抓捕严惩糯康等凶手,打击震慑流域内不法犯罪势力。

经中方倡导,2013年,中老缅泰四国决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以联合打击跨国毒品犯罪为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加强情报交流、开展联合执法、推动专案协作、协调统一行动,切实加大对流域毒品问题的联合整治力度,有效改善了流域治安状况,大力提升了区域禁毒执法能力水平。也正是基于此机制,“3·19”案才得以成功侦破。

据介绍,在“平安航道”行动中,中老缅泰四国侦破毒品案件1784起、缴获各类毒品9781.3千克、抓获犯罪嫌疑人2534名,破获一批有影响力的跨国、跨区域毒品大要案件,摧毁一批跨国制贩毒网络和制毒工厂,抓获一批毒枭及重要毒贩,倒查一批易制毒化学品来源,切断主要制毒产业链,对盘踞该流域的各种涉毒势力及其他犯罪势力形成极大震慑,突出彰显了中国政府维护湄公河流域安全稳定、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的态度与决心,展现了一个地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风范。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说,中国警方将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机制,加强与湄公河沿岸各国执法部门务实执法合作,持续加大对本地区毒品问题的打击治理力度,推动“平安航道”联合扫毒行动常态化、机制化,全力将湄公河黄金水道打造成为平安航道和友谊之河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