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法
PC版

亚洲蝉联全球“军购冠军” 中国武器出口首进前四

2014-03-18 18:35环球时报浏览:

本网讯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17日发布了新版世界常规武器交易报告。这份8页的报告概述了2009年至2013年世界武器进口和出口的重要动向,并与上个5年(2004年-2008年)的数字进行了对比。进口方面,亚洲和大洋洲过去5年武器进口量占全球的47%,比上个5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欧洲的比例持续下降,从21%降为14%。其中,最大的武器进口国仍为印度,占武器进口总量的14%,其次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均为5%,阿联酋和沙特各占4%。出口方面,美国(29%)、俄罗斯(27%)和德国(7%)仍然占据前三位,中国(6%)超越法国(5%)名列第四。

“亚洲继续领跑全球武器进口”是17日很多媒体报道的标题。日本共同社称,武器进口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印度、中国、巴基斯坦、阿联酋和沙特,不断推进装备现代化的两个海湾国家此次跻身全球前五。法国《诺曼底新闻》称,印度2009年至2013年比此前5年间武器进口量增长111%,同期巴基斯坦武器进口量增长119%,占世界武器进口量比例从2%升至5%。报道认为,上述数据表明:印巴这对积怨深厚的南亚国家间的军备竞赛依然激烈,中国如今是堪与英法平起平坐的军工大国。

奥地利《新闻报》分析说,欧洲防务开支下降,亚洲却在迎头赶上,这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面临的安全风险,使得各国掀起军购热。“德国之声”称,中国军备大规模升级,不仅体现在自身力量上,也体现在把武器卖给其他国家上,特别是亚洲国家。对亚洲而言,未来安全即使不失控,确实也会带来风险。报告显示,世界重型军事装备,如舰船、潜艇、飞机、坦克和导弹系统正在全球交易,而亚洲是重要市场。亚洲的武器升级与很多未解决的领土冲突有关,这也给亚洲地区埋下潜在危机。德国《南德意志报》17日说,德国武器总出口量下降,但亚洲军事升级或对德国出口有利。

在郑明看来,通过经济和科技发展,包括中国、印度在内的亚洲国家自身有需要并且也有能力来发展、采购新国防装备,这是无可非议的,西方应该慢慢习惯亚洲各国在国防能力上的发展。他表示,这些年亚洲国家军事采购费用上升,主要是填补过去留下的与发达国家在军事能力上的差距,是在“补课”,“这种差距西方帮不了我们”,只能对外采购引进或靠自己努力。

中国武器出口增加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美国《商业周刊》17日称,一年前,中国超过英国,60年来首次跻身全球军火出口前五名。而现在,中国又超过了法国,位居全球军火出口国第四位。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报告称,2009年至2013年间与2004年至2008年间相比,中国主要武器装备出口增长212%,中国占全球武器出口比重从2%提升到6%。2009年至2013年间,中国向35个国家(主要是中低收入国家)供应武器装备,近3/4出口到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缅甸。报告说,中国军事科技的快速发展是其武器出口发展的一大原因。2013年,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在选购地对空导弹系统时没有选择欧洲、俄罗斯和美国系统而首选中国。

俄罗斯媒体心态复杂。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网站称,中国武器出口的数量优势很难转化为质量优势。中国国防工业虽然能够生产相当多武器,但在尖端军事装备方面仍然不足。而俄新网认为,中国的武器出口量排名升至全球第四,可见其在武器出口领域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华尔街日报》分析说,过去中国出口的武器主要是低端产品,如今,这个国家的武器生产商在高端武器装备上正与受经济危机影响的欧美同行较劲。德国《商报》称,即使武器出口“中国也行驶在快车道上”,不久就会超越德国。《柏林日报》甚至认为,中国已经稳稳地跨入“世界先进武器俱乐部”。

中国不久前公布的军费增速再次被拿来讨论。法国《周末报》称,亚洲近年来一直是全球军备和武器进口的热点地区,一方面是因为这里历来是地缘政治的博弈地带,存在许多长期的矛盾和争端,另一方面,中美在该地区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军事预算自1992年至今增加了6倍,也刺激了周边国家进口更多武器装备。澳大利亚《对话》杂志建议“更理智地分析有关数据”。文章称,今年中国军费名义增长与去年增长差不多,实际上低于2000年以来的平均年度增幅(15%)。这么说并不是否认中国作为军事大国的崛起,但重要的是,至少目前看来,中国军费还未出现加速发展或军事野心加强的迹象。年增幅12%对美国、日本或澳大利亚来说是巨大数字,但对中国是正常情况。【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穆积山 青木 文玉 环球时报记者 胡锦洋 玉鹏 伊文 甄翔】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