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律师进村,村民维权不再“拍桌子”(2)
黄金庆说,以前有纠纷村民都是靠拳头,如今都懂得用法维权了。
对于律师进村居带来的变化,在港口司法所一线工作了32年的老所长黄润坤也竖起大拇指。近年来,随着主城区扩容,港口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带来的社会管理难题难度更大。
“2010年以前,村民发生土地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到镇政府门口或是交通要道上堵路。”当时的黄润坤更多的是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
港口镇西街社区书记兼主任陈春恩也深有感触。“以前村民发生股权纠纷、宅基地纠纷等,有的人上来就拍桌子”,陈春恩指着办公室的茶几笑称,“茶几都被拍碎好几次了。” 2、政府管理从“救火式”变为“制度化”
信访维稳工作繁重和复杂,对政府依法行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13年7月,港口镇政府与国融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基层法治政府建设律师服务合同》。律师列席党委会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并出具律师意见,将政府的重大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有效避免决策失误和行政违法行为。
“以前政府维稳‘扑火’,用的是行政手段和思维,但这几年我们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和资源,运用法律的手段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效果完全不同。”黄润坤说,如今居民有纠纷就到社区或者是到司法所调解,不行就起诉打官司。
陈春恩认为,律师进村居不仅是村民纠纷的“和事老”,同时还帮助规范村居管理。“顾问律师会协助村(社区)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实现民主决策、村务公开和群众监督。”
随着村民法律意识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维权。数据显示,2015年,港口镇政府作为被告的行政诉讼18起,2016年达到28起。得益于律师顾问,政府行为越来越规范。2017年前5个月,港口居民提起行政诉讼下降至仅4起。 3、律师案源得到进一步拓展
“刚刚过来社区驻点的时候,居民们对律师并不买账。”匡腊光说,村民对于政府花钱给他们聘请的律师有顾虑。有时,驻村律师给出了相关意见后,村民们还会向其他律师咨询,后来发现并没有偏差。渐渐地,大家开始接受驻村律师,如今已经形成了遇事找律师的习惯。
随着居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如今需要通过诉讼解决的绝大多数都只有历史遗留问题了。邻里纠纷等直接在社区就能调解,真正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比起在城区做业务,到镇区村居驻点更接地气,也让我们对基层群众的法律观念、纠纷类型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匡腊光坦言,律师驻村工作获得群众认可后,也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业务源。中山律师进村居重要年份记事 2002年评价省律协:中山经验值得全省推广
2017年4月27日,广东省律师协会相关调研组来到中山,调研组走访多个镇区调研后认为,中山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中“网格化管理、集约化服务、可视化运作、项目化推进”的经验值得在全省推广。市司法局:法治指标向好发展驻村律师功不可没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