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10万元当空姐,20万元当飞行员?揭秘"航业"培训乱象(2)

2020-11-27 14:14北京青年报浏览:

  套路一:虚假宣传
  培训机构善于利用互联网进行虚假宣传,招揽培训人员,吸引学员与其签订教育培训合同,交纳培训费用。
  套路二:合同不规范
  部分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合同内容存在格式化问题,且对培训以及推荐就业的重要细节予以模糊化处理。更有机构只收取费用,不与学员签订合同。
  套路三:缺乏资质
  部分培训机构通过不正当途径为部分学员获取各类证书,以此收取高额费用。但部分机构的资质是由不法企业假冒相关航空部门授权,因此在出现卷钱跑路、学员人身和财产安全被侵害等问题时,学员们难以维权。
  套路四:名不符实
  该类机构并非真正提供教育培训,而是打着培训的幌子,目的是收取高额费用。在培训期内,一些机构仅为学员提供部分航空公司的面试信息,即视为履行合同,但学员参加面试后往往并无后续结果。培训期结束后,一些机构诱使学员续签新的合同或者干脆跑路,导致学员维权困难。
  报名招飞培训先“验明正身”
  对此,法官指出之所以出现维权难,首先是因为多数学员在与培训机构签订合同时,对合同条款未尽到审查义务。同时,不重视留存签约、培训情况以及培训机构承诺等证据材料,在发生纠纷诉讼后,多存在举证困难问题,而合同中的格式条款又致使退费、追究违约责任难上加难。
  另一方面,多数案件还存在无法联系到被告的情况,法院无法向培训机构实际送达文书。学员无法提供培训机构的有效信息,要么提供的联系人员已经离职,要么拒接电话、下落不明,最终也导致退款存在执行困难。
  棋其格建议,作为求职者,如果想进入到这个行业,要通过正规渠道关注航空公司招聘信息,参加航空公司的招聘,提前做好相关准备,获得录用机会;参加行业培训一定要擦亮眼睛,建议大家前往行业管理部门或者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官网,查询哪些机构具有相关的培训资质和发证资质,应该在正规的机构接受正规的培训。
  她强调,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不要盲目听信广告宣传,尽量找正规培训机构,注意审查培训机构的资质,如营业执照、办学许可、教师资格、相关授权手续等。如果报名务必签订书面合同,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严格审查合同约定的退款条件,是否与招生宣传和口头承诺一致,避免出现口头承诺未落实到书面的情况。同时记得索要并留存合同、收据等签约材料。
  此外,如发现教育培训机构并未实际进行培训,此时应当提高警惕,如培训机构后续确实存在怠于履行合同甚至跑路现象,可向该教育培训机构的主管部门,如航空业协会、工商管理等部门进行投诉。必要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同时注意保存证据,如培训合同及相关附件、缴费凭证、微信聊天记录等,其中录音录像务必保留原始载体,以便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记者 宋霞)(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