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谨防电信诈骗(2)
2020-10-29 13:10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浏览:次
4、 诱骗留学生提供银行账户和密码,向所谓“安全账户”转账汇款。
其间,还会要求留学生在“案件审理”时注意配合“保密”,并“协助”留学生将电话转接至同是不法分子伪装的国内“公安机关”。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可看出,骗局“换汤不换药”,可为什么海外学子不断中招、诈骗屡屡得逞呢?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主要因为一些留学生不了解诈骗团伙的骗术套路,又被诈骗团伙寻找到了心理防线的漏洞。加之一些留学生家境富裕,在对使领馆、公检法部门具体工作流程不了解的背景下,容易产生“将信将疑”“破财免灾”的心理。
其实,只需牢记一点:所有以官方名义来电,并转接至国内某某单位并要求进行转账的,均为诈骗!
“兼职”为名 诱骗犯罪
在电信诈骗屡禁不止的同时,一些跨国作案的不法分子甚至打着“正常工作”的幌子,以招聘为名,诱骗利用留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跨境洗钱。
“如果你是在韩大学生,如果你爱好买买买,请加入我们,和我一起做代购,工作简单轻松,时间自由。”这种看似招聘兼职海外代购的广告,其实背后暗藏危险。
据媒体报道,不久前,两名在韩中国留学生就因兼职卷入电信诈骗犯罪。两人在网络上看到了招募商品代购的信息,随后,不法分子将钱汇入两人账户,请他们帮忙购买免税店的高价商品。购物结束几天后,留学生发现自己所用的银行卡被冻结,并遭到韩国警方调查,这才幡然醒悟很可能遇到了骗局——不法分子假借招募代购的名义,将赃款汇入留学生账户。而使用这些钱款购物、提现,则涉嫌参与电信诈骗、转移赃款。
万幸的是,此案中的两名学生在经过韩国警方调查后,摆脱了参与洗钱的嫌疑。但这类案件中,并非所有被骗留学生都这么幸运,有的留学生甚至被认定为参与犯罪而被起诉入狱、遣送回国。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些在留学生心中“没什么大不了”的行为,很可能已经触犯了当地法律法规。比如,在韩国,银行卡出借给别人使用的行为,便违反了电子金融交易法。管好银行卡,不要轻易出借,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怎样判断海外兼职工作是否正规合法呢?这也需要牢记一条准则:相较于自己的付出,是否收到了远高于付出的回报。答案若是肯定的,那便完全有理由怀疑,兼职行为很可能涉嫌违法。(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