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熏制八角成行业“潜规则”,广西严查!(2)
2020-09-28 13:26新华网浏览:次
第三,监督抽检缺乏统一标准和法定认可的检测方法。市场监管部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八角用途不同,相关标准也不一样,加大了监管难度。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2019年5月之前,食品用八角并无二氧化硫残留的法定标准。2019年5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弯曲乳杆菌等24种“三新食品”的公告》,硫磺被列入八角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但规定限量标准0.15g/kg。
“用硫磺熏制必须严格控制量,做到既杀菌防霉又不超标,需要严谨的工艺流程。而从事八角生产的往往是小作坊,很难精准把握。”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表示。
而且,在实际操作中,现有的食品安全标准未明确八角的二氧化硫检验检测方法。业内人士介绍,不同检测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结果,容易被质疑。即便检出超标,但因为不是法定的检验检测方法,无法作为监督执法和行政处罚的依据。
加强重点环节和市场监管,提高科学加工能力
八角虽小,但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也牵涉众多农户的生计。业内人士说,八角熏硫“潜规则”已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应用猛药去沉疴。
兴宁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建议,强化多部门联动,在八角采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整治,摸清底数,聚焦批发、加工环节,重点对大型交易市场经营户加强监管。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建议,建立大型加工场所,提高产业集中度,规范八角加工。科技部门应加大八角加工技术及设备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户和经销商用机械干燥代替人工晾晒,努力解决阴雨天无法晾晒、用普通方法处理后色泽外观差等问题。
多名基层监管干部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台法定认可的检验检测方法,为执法部门监督抽检、行政执法提供依据。
杨文德还建议,相关部门要对农户加大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力度,在加工销售季节对经销商加大违法查处力度,规范市场经营,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