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硫磺熏制八角成行业“潜规则”,广西严查!(2)

2020-09-28 13:26新华网浏览:
  近日,广西一些商家用硫磺熏制八角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9月22日,南宁市、兴宁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对所涉市场突击检查,现场查封八角约141吨。目前,广西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正对农贸市场、学校食堂、商业超市等食品消费集中场所开展八角专项风险监测。截至9月24日,广西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暂扣八角364吨。
  “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用硫磺熏制八角近年来渐成行业“潜规则”,监管存在一些困难与漏洞。
  熏制的八角硫磺气味刺鼻
  八角也称大茴香、大料,是我国和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烹饪调味料,同时也是医药、牙膏、香皂、化妆品等的重要原料。
  “广西八角干果年产量约13万吨,产量占全国90%以上,年产值超过20亿元。”广西八角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杨文德说。在广西,目前八角销售已形成包括广西高峰香料物流中心在内的三大集散中心。
  位于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的广西高峰香料物流中心占据广西每年40%至50%的八角外销份额,这些八角主要销往我国长江以北区域。
  记者22日在广西高峰香料物流中心看到,多数店铺大门紧闭,空气中弥漫着呛鼻的硫磺味道。一些工人忙着将散放在店铺门口的八角装袋、打包。对于陌生面孔的出现,商户和工人十分警觉,对八角的来源及销路均不愿回答。
  记者稍过一会儿再回到这些店铺,发现许多八角已不知去向,一些没来得及转移的用塑料布盖住了。记者随意拿起几颗,气味呛得人直打喷嚏。有商户说:“这就是熏过硫磺的八角,看颜色就能看出。”
  现场执法人员告诉记者,市场里的人承认八角是被硫磺熏制的,但没有商家认领这些来不及转移的八角。“无人认领就是无主物品,只能销毁,很难对商家进行处罚。”
  多位从业者介绍,硫磺熏八角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南宁市兴宁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市场监管部门曾多次对广西高峰香料物流中心进行抽查整治,其中2016年的一次监督检查共抽检八角9批次,其中6批次抽检结果显示二氧化硫超标8至10倍不等。
  作为一个富民产业,此前广西八角约有20%出口。“现在广西八角出口的数量减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熏硫后八角相关质量指标容易超标,难以达到出口标准。”业内人士说。
  商贩为利所驱,监管尚存困难与漏洞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专家介绍,超量硫磺会刺激呼吸道,长期食用有二氧化硫残留的食物,容易对人体肝脏、肾脏等造成损害。
  当下正是八角采收、大量上市的时节,不少商户选择用硫磺熏制八角,存在多重诱因。
  一名经销商告诉记者,八角采摘后需当天处理,如不及时加工,生果会发黑、散瓣。八角收获季节多为阴雨天气,用硫磺熏制有助防止霉变。
  记者了解到,八角的传统处理方法是用开水焯一下,然后捞出晾晒1周至九成干,业内叫“水烫果”。使用硫磺熏制,较短时间内就可让八角生果达到六成干,业内叫“硫磺果”。
  业内人士透露,硫磺熏八角还能降低加工成本。水烫杀青加工八角,约4斤生果可加工成1斤“水烫果”,而熏硫加工仅需约2.5斤生果就可加工成1斤“硫磺果”,降低了生产成本,价格就比无硫八角低。因此色泽鲜艳、成本低、易储存的“硫磺果”大行其道。
  不容忽视的是,市场监管存在的困难与漏洞令这一现象泛滥。
  首先,部门监管界限模糊、职责划分不清。从树上采摘到加工成干果再到市场销售,八角质量安全监管涉及农业农村、林业、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
  其次,日常监管不足。市场监管部门表示,由于人力有限,对广西高峰香料物流中心平时只能实行抽检,很难做到常态化检查。一些商户说,虽然执法部门每年都会来市场检查,但频次不高。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