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揭开公款消费:隐秘的角落 “换了马甲”该怎么查?(2)

2020-09-28 13:00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浏览:

  有的虚报冒领国有或集体资金进行吃喝。2009年至2015年,武汉市徐古镇将军山村在执行退耕还林政策时,采取虚列或虚增等方式套取国家政策补助资金60余万元,以承包收入或其他收入方式入村集体账。其中近7万元用于吃喝招待及村集体用车。该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董建开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有的伪造公务接待函吃喝。广西壮族自治区某市原国税局用75份虚假公务接待函,违规列支用餐费11万余元。
  有的虚列用餐人数、提高用餐标准。武汉市江夏区人防办原科级干部于荷仙在公务接待用餐审批单上弄虚作假,虚列用餐人数提高用餐标准,违规超范围、超标准接待,涉及金额10677元,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有的化整为零或使用假发票报销。武汉市凤凰镇财政所主任邱志德个人宴请朋友,共计花费2780元,分别开具3张发票,报销事由虚列为招待区人大、审计局、镇里领导。邱志德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除了公款吃喝费用的“消化”方式隐秘,违规吃喝的场所也更具隐蔽性。为了规避监督,一些人转入单位或企业内部食堂、培训中心、农家乐或相邻地区吃喝。如重庆市某区交通运输管理处党支部以开展支部学习为名,组织27名党员分三批到农家乐公款吃喝。有的甚至将就餐地点安排在市外、县外,以逃避监督。如武汉市某区原卫计委副调研员带队到区内某镇检查工作,该镇将公款接待地点安排到黄冈市的麻城市。
  建立无处不在的监督网,解决发现难的问题 
  一些干部为了搞“舌尖上的腐败”,可谓机关算尽挖空心思,但其过程也并非毫无破绽。一旦深挖细查,其掩耳盗铃的把戏很容易被揭穿。
  今年4月,湖南省纪委监委通报了常德市公安局巡警特警支队用公款购买烟酒,并以办公用品、印刷费等名目报销的问题。此前,常德市委巡察组在查阅市巡警特警支队账本时发现异常:该支队办公用品费用、打印费等支出过高,与单位业务特点不符,而接待支出却微乎其微。财务人员对此进行说明时,不经意说出一个烟酒商行的名字。巡察组核查财务凭证发现,支队在该商行消费了大量耗材、办公用品,与商行经营范围不符。巡察组将问题线索移送常德市纪委监委。最终查实常德市公安局巡警特警支队“巧立名目”、报销烟酒费用6万余元的问题。
  “公款吃喝隐形变异,无外乎主体隐蔽、手段隐蔽、场所隐蔽、资金来源隐蔽。只要紧紧盯住这些关键环节,多管齐下、辨证施治,隐形变异问题自然无处遁形。”湖南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肖开斌说。
  按照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 加强监督执纪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工作意见》,各级纪委监委在日常监督和审查调查中高度关注违规公款吃喝、餐饮浪费行为,立足职能职责开展精准监督、创新监督,狠刹公款吃喝、奢侈浪费歪风。
  针对当前虚报套取其他专项资金用于吃喝较多的问题,浙江省苍南县纪委监委联合县财政、审计部门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估制度。不久前,该县金乡镇石砰片区以虚增垃圾清运费方式,套取镇财政资金7万余元,将其中3万余元用于冲抵接待费用和食堂亏空。苍南县纪委监委很快发现其专项资金使用异常,及时予以查处。他们还定期联合财政、税务部门比对分析各单位餐饮发票、“三公”经费使用等数据,对筛查出的可疑问题线索深挖细查。
  建立无处不在的监督网,解决发现难的问题。浙江省杭州市纪委监委开通信访举报绿色通道,对反映领导干部违规公款吃喝、餐饮浪费行为有信必查、快查快处;重庆市石柱县纪委监委依托智能监察大数据平台“公务消费网络监管”系统,让各种瞒天过海的违规吃喝手法无处遁形;湖北省松滋市纪委监委聘请40名社会监督员,以“随手拍”“一键通”等方式,在时间空间上拓展监督网络。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