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多名年轻干部被查处:迷失自我 腐败形式五花八门(3)

2020-09-17 19:14中国纪检监察报浏览:

  尽管被查处的年轻干部大多职位不高,但往往身处税务、财务、出纳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部门和岗位,加上所在单位存在内控制度不完善、工作程序不规范、制约机制落实差、日常监管长期缺失等漏洞,他们便抱着侥幸和投机心理“钻漏洞”,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犯罪。
  监管形同虚设,复审复核层层失守,为王雪贪污公款打开了方便之门。“我自己一屋,财务室其他工作人员不会随便进入,这给了我很多机会。”王雪所在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漏洞,不仅让出纳王雪独自在一间办公室办公,而且其他工作环节负责人也未认真履职,制度执行流于形式。
  “王雪使用假的银行对账单,模仿单位领导的签字,通过现金支票将公款转移到个人账户。后来,连现金支票都懒得用了,直接通过银联将单位账户的钱转到自己名下。”专案组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整个单位对王雪的违法犯罪行为毫无察觉。
  由于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对年轻干部和公职人员疏于教育,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重缺失,王雪案涉及的分管领导、相关负责人等6人已被立案追责。
  年轻干部贪腐有何危害?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认为,年轻干部一旦发生腐败,如果不及早发现并查处,很容易造成“带病上岗”“带病提拔”,“这不仅影响干部本人的成长前途,也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侵蚀整个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及时纠正年轻干部的“偏轨”行为尤其必要。庄德水建议,应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日常监督,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教育,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因受贿9.8万元,郎筱鲁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期执行一年六个月。“对郎筱鲁进行查处,对他个人而言也是一种挽救。如果我们不及时给他踩上一脚刹车,他在违法犯罪路上会走得更远。”杭州市富阳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区监委主任胡志明说。
  发挥警示教育作用,严把选人用人关口
  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差一尺。宋伟认为,要重视对年轻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随时注意其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建立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同时,发挥警示教育的作用,使其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扣好廉洁的第一粒扣子。
  组织县机关及事业单位预备党员接受廉政教育,是江苏省泗阳县纪委监委长期坚持的做法。“我们分析近年来县里发生的腐败案件发现,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或第一次受贿出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干部不学纪法、不懂纪法,容易被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腐蚀,因此开展正反典型教育,引导他们自觉守住纪法‘红线’。”该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
  “王雪等年轻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后,我们组织全区各单位青年干部206人旁听庭审,现场接受警示教育。此外还拍摄了警示教育片《陨落的青春》,随忏悔书一同向全区推送。”北京市东城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纪委监委在向全区发布案件通报的同时,开展“扣好第一粒扣子”青年干部纪律教育活动,以案例强化震慑,做到以案明纪、释法、说责、讲德、述廉。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是百年大计。年轻干部代表着干部队伍的未来,他们能不能廉洁自律,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前途。
  “年轻干部贪腐,引人深思的不仅是如何预防的问题,还有人才队伍如何选拔使用培养的问题。”庄德水认为,一方面要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他们在基层锻炼和复杂考验中成长起来;另一方面,要严把选人用人关口,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多名受访者也表示,要把政治标准作为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首要条件,严把政治关、廉洁关和素质能力关,而非单一强调干部年轻化标准,避免埋下年轻干部贪腐的隐患。(本报记者 柴雅欣)(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