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高管的"高品质生活":租酒店豪华房间 金屋藏娇(2)
2020-09-16 13:50中国纪检监察报浏览:次
然而,两边的巨额开销,让倪政伟渐渐捉襟见肘。为应付高额开销,他便把目光投向了公司主投主控的影视剧项目上。
2010年9月,妻子提出要为儿子购买一辆豪华轿车。正当倪政伟为这笔钱款发愁时,公司一名下属的话击中了他的私心:“之前那部电视剧发行得那么好,可以从接下来的一部剧中拿点提成奖励。”于是,倪政伟通过指使下属虚构业务合同、虚开发票冲抵等方式,以电视剧建组经费名义套取侵吞公款,第一笔就是40万元。
“当时我也脸红心跳了好几天,但一想到发行费提成是影视行业的‘行规’,就觉得也是天经地义。”就这样,靠着手中“点笔成金”的审批权力,倪政伟全然将公司当成了私人保险箱,腐化蜕变猛然加速。2013年5月,为了付清购买某公寓的100万元首付,倪政伟故技重施,以电视剧项目制作费名义,套取侵吞公款60万元。
倪政伟的人生之舟驶上了一条通往悬崖深渊的不归路。2010年至2018年,倪政伟利用职务便利,非法侵吞公款共计175万余元。
外表光鲜难掩贪婪丑态
“此时的我,看上去是一个光鲜的国企董事长,但像是披着华丽长袍身上却爬满了虱子的落魄者。”
明面上,倪政伟作为国企党委书记,大会小会必讲党风廉政建设,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更是他讲党课的重点内容。背地里,他却把党纪国法抛诸脑后,冠冕堂皇地把行业潜规则摆在前台,奉行“审批花钱‘一支笔’、选人用人‘一句话’”,不放过任何中饱私囊的机会。
2013年,倪政伟任东海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后,手上签批的项目经费动辄数百万、数千万,在影视剧项目制片人选、个人工作调动等人事、项目决策上更是说一不二。
知道倪政伟大权在握,而且为人不拘小节,一些别有用心之人便对他进行“围猎”。审查调查发现,倪政伟收受贿赂长达12年之久,单笔数额多数在10万元以上。
长期的权钱交易让倪政伟和一些人形成了越来越紧密的利益共生关系。其中关系最稳定的要数倪政伟曾经的下属、后来下海经商,与其有着十几年老交情的胡某某。
2016年,胡某某为了感谢倪政伟多年来在工作调动、职务晋升、电影项目承制等事项上的帮助,以劳务费的名义给倪政伟转账5万元。不久之后,在倪政伟的授意下,双方达成“以借为名”的共识,胡某某再次向其银行账户转账130万元。
尽管敛了不少钱财,但高额开销还是让倪政伟难以为继。倪政伟坦言自己当时“根本没有能力自救”,只能“在无休止的浑浑噩噩中,滑向泥沼的深处”。
在倪政伟自认为即将退居二线之际,国外留学的儿子准备回国创业,爱子心切的倪政伟想“扶上马、送一程”。为了筹措儿子的创业资金,倪政伟动了“再赌一把”的念头。
当得知胡某某的一个项目预计能获利一倍以上时,倪政伟拨通了胡某某的电话,以儿子投资该项目的名义,张口就向胡某某讨要“投资回报”,胡某某爽快地答应了。为了支付情人李某高昂的开支,一个月后,倪政伟再次联系了胡某某,希望这次能以李某的名义投资该项目,胡某某为继续得到倪政伟的帮助,又欣然答应了。
“正是这两通电话及后续操作,构成了倪政伟受贿犯罪主要事实,共计621万余元。”有关人员介绍。从“你给我收”到主动索要,倪政伟的纪法底线一次次被贪欲突破,党性、道德、操守全面溃堤决口。
迷途不返终以悲剧收场
“现在回头再看那时职场里狂野的我,正应了那句话: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
在忏悔书中,倪政伟剖析自己落得如此境地的原因,心存侥幸是其中之一。回顾过往,他本有机会回头,但却一次次主动放弃。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