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护理人员短板亟须补齐(2)
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护理人员短板亟须补齐
讲述人:李楠楠(全国人大代表)
李楠楠代表照顾老人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老龄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化、失能失智多的特点。
但我国的养老服务供给明显不足,服务水平低,尤其是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大且流失严重,建议构建全方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来自基层养老护理机构的人大代表,我一直非常关注“养老”话题。
我所在的江苏省南通市有“长寿之乡”之称,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据了解,我国早在1999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国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老龄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增速快、寿龄高、空巢化、失能失智多的特点。
我所在的南通常青乐龄护理院,有200多名老人。这些老人中,老年痴呆、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等失能现象较为普遍,见面不认得子女,长年卧床的老人也不在少数。最辛苦的就是给老人翻身擦背、吸痰、通便的护理人员。
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大且流失严重
近几年,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迅速,各类以“医养结合”为特点的养老护理机构不断涌现。但与庞大的社会需求相比,我国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明显不足,服务水平仍有差距。除了涉老法规政策、社会投入、管理体制等制约因素,养老服务人才短缺也是重要原因。
通过查找资料、到养老机构调研、进社区与老人交谈等方式,我了解到我国养老从业人员现状。
一是养老护理人员缺口巨大。据权威统计,目前我国失能老人约有4000多万,若按照国际标准失能老人与护理员3∶1的配置标准推算,至少需要1300万护理员。但目前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服务人员不足50万人,持证人员不足2万人。
二是年龄结构不够合理。一线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差、社会地位低、晋升空间窄、职业风险高,导致行业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现有养老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高,45岁至65岁的工作人员是养老服务队伍的主体,文化程度整体偏低,专业素养不高,服务的专业性难以保证。
三是从业队伍不够稳定。养老机构普遍存在招人难、留人难、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据权威部门统计,全国养老服务类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养老行业的比例低且流失率高,第一年流失率达到30%,第二年50%,第三年70%甚至更高。
构建全方位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养老服务的质量。为此,在今年两会上,我提出如下建议:
在国家层面设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专业岗位培养体系,加快制定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并在教育培训、工资待遇、人才保障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着力提高养老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同度,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培训制度,完善与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配套的薪酬激励机制,依据职业技能等级给予相应的技能补贴,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福利待遇。
将医院医师晋升职称前到护理院提供服务纳入下基层服务的范畴。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任职,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与医院医护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对退休返聘医护人员与在职医护人员的财政补贴应一视同仁,取消领取补贴的人员比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