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以旧当新、空进空出、虚报损耗、蓄意压价……国有粮库贪腐术揭秘(2)

2020-08-03 13:14瞭望浏览:

  2017年11月,这1047吨市级储备粮按照要求应进行轮换。为掩盖没有实际轮出轮入的事实,陶永鸿带着伪造的粮油购销合同,找到粮商王某某,将黑龙粮库空仓已久的“空气粮”卖给王某某。 
  “当时签了合同以后,粮食并没有拉来给我,因为根本没有粮。我只是安排购粮款,在国粮公司账上走了一圈。然后又把钱退给了我。”粮商王某某说。 
  通过这1047吨粮食“空进空出”,陶永鸿等人套取价差款31万余元。为感谢粮商王某某配合虚假交易,陶永鸿专门从中支付2万元“劳务费”。 
  另据调查,2018年,陶永鸿等故技重施,在一批340多吨县级储备粮轮换中,骗取国家资金22万余元。 
  其三,虚报损耗。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粮食储备和运输中允许存在一定自然损耗。比如,粮食在干燥环境中放置久了,水分蒸发,重量有所减少,这是正常的。陶永鸿等人从中看到发财的机会。 
  “粮食最高损耗是3%,我们只要稍微管理得好一点,损耗就能控制在1%以内。”青神县国粮公司一家粮库的库管员说。 
  2016年,在一次稻谷轮出中,陶永鸿安排下属按照3%的比例,上报粮食损耗61.08吨,实际损耗仅6.28吨,虚报54.8吨。随后,陶永鸿安排国粮公司将这54.8吨稻谷作为新粮收购入库,套取国家资金15万余元。 
  其四,蓄意压价。 
  辛苦种粮一年下来,将粮食送到国家粮库来卖的农民遭遇“雁过拔毛”,让国家粮食最低保护价政策落空。 
  2018年8月,正值四川“打谷子”的时节,青神县种粮大户老易把自家产的新粮拉到粮库出售。“当时,粮库收粮的人说,今年的粮食最低保护价还没出来,只能参考之前价格。上面的政策我也不懂,他既然这样说了,我也就卖了。”老易回忆说。 
  仅从老易一人身上,陶永鸿等就套取价差款近万元。以旧当新、空进空出、虚报损耗、蓄意压价……国有粮库贪腐术揭秘

偷天换日 翟桂溪图

  内外监管缺失 
  青神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田波认为,县国粮公司窝案暴露出来的问题很有典型性。此案查处后,当地将以案促改,加强粮库监管。 
  业内人士提出,此案反映出的外部监管缺失问题值得各地警惕。青神县国粮公司一名库管员说:“粮食局下来检查,基本就是走一圈,看看材料。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发现过问题。” 
  青神县纪委副书记、县监委副主任罗姝毅表示,县粮食主管部门,本应对储备粮库存、质量和安全负有监督管理的责任,但主管部门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督形同虚设,市级储备粮被运走近一年,空仓一直未被发现。 
  在外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内部监督也不容乐观。据了解,陶永鸿大搞“一言堂”,“三重一大”不经集体研究,国粮公司内部虽有详细的内控制度,但仅仅停留在纸上,从来没有落实。 
  文学表示,青神县粮库对旧粮、新粮的区分,对粮食品质、等级的鉴别,都靠肉眼,由粮库自己的工作人员凭经验判断,这就为以旧当新提供了操作空间。他建议引入第三方机构,对收购入库的粮食进行检验。 
  青神县国粮公司党支部委员刘艳说,公司党支部2017年成立,但实际上在2019年6月前,支部没有开展任何工作,“三会一课”等记录全是后期编造。 
  “责任一旦弱化,组织必然涣散,纪律必然松弛,腐败风险也会增加。2018年,国粮公司党支部被确定为全县软弱涣散党组织。”青神县纪委常委郑玉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