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案说法
PC版

一个支架收万元回扣,医疗机构成了生意场,腐败出血点有哪些(2)

2020-07-27 19:23 瞭望浏览:

  以往常见的行贿手法是以“搞好关系”“感谢关照”为名赠送红包、购物卡等。随着监管加强,行贿手段也更加隐蔽,如为医生请保姆,帮助子女升学,或把贿赂款列为咨询费、推广费等。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国华建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抓大不放小”,严肃查处药品耗材采购、工程建设中索贿受贿行为,重点治理收受红包和吃回扣、违规非法接受捐赠、借集中配送形成垄断等问题,形成警示和震慑效应。
  “暗手法”需外部监督
  “在程序上,医疗设备采购和药品采购要层层申报,需经多道关口审批。”西部某市纪委监委办案人员说,但从查处的案件看,有的地方“明招暗定”,用暗箱操作的方式让公开招标采购变成走过场,招标采购程序成为个别人权力寻租的“遮羞布”。
  例如,个别医院领导干部收受投标公司贿赂,向投标公司暗中通报预算价格、设备参数等信息,甚至按照某一品牌医疗设备的参数量身定做采购标准,暗中决定中标供货商。为了让医疗设备能进入医院,代理商行贿后“院长拿大头,科长拿小头”。
  某省卫健委相关部门掌握药品、耗材采购目录和设备集中采购的权力。在不法商家围猎下,该部门曾随机扩大采购目录,将同一厂家的同一成分药品以不同名称、不同品规、不同剂型为由,违规纳入本不能进入采购目录的药品。
  多地纪委监委受访干部表示,应加强外部监督,对医疗器械购销渠道及各个环节运行情况进行适时跟踪监督,斩断代理商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之间的“利益链”,打破行业潜规则。
  安徽省纪委监委受访干部建议,一方面,严厉打击商家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行为。完善从业禁止制度,对于通过行贿牟取暴利的供应商及其股东、高管采取从业禁止措施,在医疗供应商准入目录中永久性剔除,收缴违法所得。
  另一方面,建立医护人员从业信息库,对违规医护人员吊销从业资格,彻底清理出医护队伍,收缴违法所得;建立延伸核查机制,对医疗产品供应商开展延伸审计,规范供应商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财务和业务数据完整真实。

 一个支架收万元回扣,医疗机构成了生意场,腐败出血点有哪些

“鼠患” 徐骏图/本刊

  出现串案窝案
  2018年3月,广西来宾市监委对该市人民医院原院长周方涉嫌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问题立案调查。
  “拔出萝卜带出泥”。来宾市纪委监委办案人员说,去年5月至今年6月,该市已立案查处医疗卫生系统70人。
  “从院长、副院长到科室负责人,一个行贿人可能牵出一串受贿人。”多地纪委监委办案人员说,如果医院主要负责人受贿,有可能败坏医院内部风气,医院工作人员甚至可能养成“收回扣”陋习。
  多位湖北省纪委监委、湖北省卫健委受访干部建议,应坚持“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健全纠风工作部门联动的协调机制,通畅联合行动模式,标本兼治、纠建并举。
  “单位党建工作责任落实不力、出现严重问题的,依纪依规严肃问责,既追究主体责任,又追究监督责任。”西部某市纪委监委干部说,医疗机构党组织要把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加强党对纠风工作的全面领导。同时根据岗位职责,对腐败风险系数较大的岗位负责人进行重点防控,着力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从长远看,需持续加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理想信念教育,提升职业道德素养。(记者 郑生竹 何伟 梁建强 徐海涛)(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