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95"号段骚扰、诈骗电话依然猖獗 有的还捆绑智能语音(2)

2020-04-24 09:06新华网浏览:

  记者随机联系一名代办员,该代办员称,目前由于骚扰、诈骗电话等原因,直接申请呼叫中心资质难度大,但他们可以帮忙对接一些已经具有“95”号码和呼叫中心资质的壳公司,花费约20万元,即可购买这些壳公司开展业务;若一段时间后不需要,也可通过代办公司将其转卖。
  当记者明确表示购买号码用于灰产业务时,该业务员称,“购买不需要提交材料,到时候配合变更公司主体即可。买了之后,后期运营业务就是您自己的事。”
  “‘95’号段号码申请后有效期为5年,一些企业刚申请完就不想做了,就会委托我们进行转卖。”另一公司业务员表示。记者发现,除了依托专业代办公司外,有的企业还在58同城等生活服务网站上公然转卖带有“95”号段号码的壳公司。
  记者从福建省通信管理局获悉,一般情况下,企业申请下来的“95”号段号码是5位或6位数;为提升使用效率,企业可以申请拓展号码到8位数,这样企业申请一个号码后,实际可以使用的号码成百上千拓展,不排除其中一部分号码被转卖,有的被用于违法用途。
  买卖属违规行为 打击、监管不能缺位
  工信部《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对“95”号段号码使用作出了明确规定,如使用者不得转让或出租、不得超范围或跨本地网使用等;一旦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号段资源将被收回。根据相关规定,目前市面上转卖“95”号段号码的行为均属违规行为。
  记者从公安和通信管理部门了解到,打击“95”号段号码买卖及诈骗行为面临现实困难。一方面,部分持有资质的公司将壳公司转卖,并未变更主体,一般情况下很难发现其存在买卖行为。另一方面,不少诈骗团伙利用“95”号段号码拨打电话“撒网”,待找到目标群体后,诈骗团伙会转而使用其他手机号实施精准诈骗,造成取证困难。
  业内人士认为,整治“95”号段号码乱象,需加强公安机关、通信管理部门及通信运营商之间的联动。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网络安全处处长陈庸程表示,公安机关可及时梳理并共享一些利用“95”号段号码实施诈骗的典型案件,及时将问题号码、可疑号码移交给通信管理部门追查,进一步强化联合惩戒。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代办公司在百度等搜索平台上以付费推广的形式宣传转卖服务。对此,福建省通信管理局网络安全处四级主任科员崔艺竞认为,互联网搜索平台应履行企业网络安全责任,加强对付费推广内容的审核整治,避免成为滋养电信网络诈骗灰色产业链的温床。
  崔艺竞表示,近两年,根据工信部等13部门印发的《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通信运营商联合一些企业对号码来源进行标记和共享,针对一些被用户频繁标记为骚扰、诈骗的号码,在来电时进行提醒,该做法值得进一步推广。(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