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各地法院“云审判”战疫情服务不打烊(2)

2020-02-13 10:38 法制日报浏览:
  “上诉人,能听清我说话吗?”
  “被上诉人,信号是否正常?”
  “现在我宣布,本次庭审正式开始。”
  2月4日下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首次使用云间网上视频庭审系统实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远程庭审。
  “线上预约庭审后,法官即可通过短信通知当事人,当事人可通过笔记本、手机终端参与庭审。视频庭审支持最多8人同时在线,当事人可在线举证质证,庭审过程可通过语音识别全程记录。”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技术处处长助理李响说。
  《法制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连日来,类似的“云审判”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实现。各级法院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积极推进在线立案、在线庭审、在线调解等线上诉讼活动,通过“云审判、云服务”,充分保障当事人各项诉讼权利,确保疫情期间服务群众“不打烊”。
  有案必立不下线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中心内,电话铃声此起彼伏,4名坐席员忙着答复当事人、律师的咨询。 “对不起,因疫情防控需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已关闭。您可以登录徐州法院诉讼服务网申请立案,效果和来院立案一样。”12368诉讼服务热线坐席员小金接到电话后,一步一步地指导对方进行网上立案。
  “在这个非常时期,智慧法院建设为保障诉讼服务立下了汗马功劳,当事人足不出户在家就能网上立案。”徐州中院立案一庭庭长刘树华介绍说,春节假期后,徐州两级法院共办理网上立案148件,接听12368诉讼服务热线648人次。
  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是人民法院的庄严承诺,疫情防控期间也不例外。各地法院积极开展互联网诉讼服务,北京、上海、福建等地法院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当事人、代理人发出温馨提示,引导当事人网上立案;广东、陕西、山西、贵州等地法院公布网上立案的每个步骤,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享受高效、便捷、优质的立案服务。
  网上办公不误事
  2月3日10时,一场特殊的庭审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进行。主审法官程鹏在千里之外的湖北老家,通过智慧庭审平台参加在线庭审。
  程鹏春节前回湖北省房县探亲,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期返回苏州。但程鹏一直惦记着手里的上百个案件,于是异地在线开庭,审理了这起借款合同纠纷。
  面对严峻的疫情,各地法院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将线下诉讼活动全面转向线上,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流动,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做到抗击疫情、庭审不停。
  浙江杭州互联网法院依托独立的在线诉讼平台,借助第三方即时通讯工具,实现起诉、调解、立案、举证、质证、庭审、宣判、送达等诉讼环节全程网络化;福建法院积极引导诉讼当事人通过“福建移动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方式办理或咨询诉讼事务;天津法院通过“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线上调解,既避免了人员接触,又使调解工作如期进行。
  “云审判”不仅用在服务群众上,同样也是打击犯罪的利器。
  1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召开专题会议,要求依法严惩制售假劣药品、借机造谣传谣、暴力伤医等相关犯罪。
  “我错了,我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感到后悔,也为伤害了防疫工作人员真诚道歉。希望大家引以为戒,遵守相关规定。”2月11日上午,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民法院采用远程视频方式,快速隔空审理了一起妨害疫情防控工作的案件,以妨害公务罪判处被告人王某拘役4个月。
  疫情防控期间,各级法院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通过“云审判”等方式依法妥善处理涉疫情相关案件,用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