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另类萌宠市场乱象调查(3)

2019-12-18 11:08检察日报浏览:

  姑苏区检察院于2016年办理的一起非法出售野生动物案件中,被告人王某以自己“发货量大,快递费多”为诱饵,说服某物流公司为其非法运输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并长期在各运输、快递公司货点押有千元不等的保证金,案发后他交代,他和好几家知名快递公司均有过合作。
  卖者买者都入刑
  上述以何富为主犯、涉案人数达20人的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中,6名从事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犯罪嫌疑人都被判处了有期徒刑,其中,主犯何富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5万元;黄志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3万元。判决书显示,何富和黄志是一条非法倒卖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产业链的核心人、创立人,他们被判处较重的刑罚,可谓罚当其罪。
  如果贩卖的宠物属于外来物种,案件还可能会涉及走私珍贵动物罪。比如,2013年11月6日,上海人陈一鸣从香港回上海时,非法携带121条球蟒入境,法院以走私珍贵动物罪判处陈一鸣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万元;121条球蟒予以没收。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深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查得严,私自在家饲养小太阳鹦鹉这样的宠物,如果邻居举报,警察就会出警。不过,警察打击的重点还是那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繁育、出售、运输、贩卖行为。
  因擅自饲养法律保护动物做宠物而被处罚的例子也不少。查阅近些年的案例可以发现,如果仅仅是购买少量野生保护动物作为宠物饲养,没有以营利为目的的繁育、贩卖行为,犯罪嫌疑人被法院适用缓刑或被检察院作不起诉处理的情况比较多见。比如,2015年5月,福建沙县的陈某通过QQ以3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条球蟒,并在家中饲养。2019年5月,公安机关查获了该球蟒。球蟒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参照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管理。近日,福建省沙县法院一审判决陈某犯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在这些案子中,很多购买宠物的人都自称不知道这是非法行为,或者不知道所买的是国家保护动物,甚至有的人被卖家欺骗说所售宠物可以合法买卖,被判刑觉得委屈,但法律却没有“不知者无罪”的说法,案件的判决主要是根据案件事实和后果,而非个人常识和意愿来进行判定。
  风险不容小觑
  大量私养野生动物行为,引发了很多的风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隐患。
  首先,现在很多野生动物宠物都是外来物种,基本上都是走私进来的。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长期承办上海市的野生动物案件,该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告诉记者,走私外来物种至本国,对于本国的生态系统平衡和自然环境可能产生巨大威胁,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丧失和破坏。
  人为引入的新物种进入新环境,极有可能失去原有的天敌,成为这一区域单一优势种群,会排斥或抑制当地物种生长,造成当地生态系统紊乱。另外,因为缺乏严格的管理,一些作为宠物的野生动物,最后有相当一部分可能直接被弃到野外环境,并在野外形成种群,造成物种入侵,会对一个地区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巴西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种看似人畜无害的小龟其实生命力顽强,习性凶狠,已经进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世界最危险物种的名单。巴西龟进入中国后,就没有什么天敌,一开始,巴西龟也是作为宠物养的,但是时间久了很多巴西龟被放生野外,数量迅速增多,连中国本土乌龟的生存空间也被大大压缩,甚至有了绝种危险,巴西龟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杀手”。
  其次,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人类居家环境相差甚大,个人随意饲养极难保证野生动物生存条件的稳定,容易造成野生动物的伤病及死亡,加速珍贵、濒危物种的灭绝。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