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公众号、"AI算命"……互联网乱象整治得如何了?(2)
2019-12-17 11:15新华社浏览:次
在网上检索关键词“AI算命”可以发现,包括“AI面相算命”“智能AI运程解析”“AI面相科学研究院”“AI易经转运”等多个公众号已显示经多人投诉后被停止使用。但与此同时,命理类微信公众号在移动端仍然大量存在、层出不穷,如“AI云看相”“AI命理”“AI智能相面大师”等。
记者发现,有的命理类微信公众号变得更加隐蔽。例如,有的虽然名称上不再突出“AI算命”,看似改行主打心理测试、爱情测试、趣味测试等内容,实际上却把命理类测试打包放在“精选测试”中。换了一个马甲,干的还是违规“吸金”的老一套。
此外,一些命理类产品在网上销售。“招财进宝”“事业文昌”“桃花人缘”“镇宅化煞”……一些命理类微信公众号专门开辟“开运商城”销售相关产品,其价格大多在几十到几百元之间。
业内人士表示,对待“走灰色地带”“打擦边球”的网络迷信经营行为,要加强监管和网络空间治理,坚决惩治违法违规行为。
“赚钱”APP追踪:改头换面花样频出,监管仍需跟进
5月以来,新华社先后播发《号称“看新闻能赚钱”,真相原来如此……》《刷视频、走路、打字都能挣钱?——部分“赚钱”APP真相调查》,关注各类号称看新闻、刷视频、打字、走路能“赚钱”的APP,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稿件中点名的部分APP目前已被各地网信办、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约谈、查处。
记者调查发现,虽然相关部门已在进行查处,但各类“赚钱”APP仍层出不穷,频繁在网络上打广告,吸引大量用户下载安装。
记者检索此前曾被点名的几款APP,发现不少APP原来的名字已经检索不到,但是采用改头换面的方式,更换应用图标,名称后加“畅聊版”“极速版”等方式,仍然存在于各大应用市场上。
记者在多个手机应用市场中看到,一些“赚钱”APP花样更新,“赚钱”的名目变得更多。除了此前报道中提到的看新闻、刷视频、打字、走路等方式,看小说、转发文章、问卷调查、甚至是睡觉“赚钱”,模式层出不穷。
在社交网络和网络论坛上,关于这类APP如何“赚钱”的经验贴也随处可见,这些文章大多以诱惑性文字为标题,打着分享经验的幌子为APP做推广,鼓励人下载使用。一些APP还鼓励用户拉人头发展下线、赚取佣金,这一模式引发不少人的质疑。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建议,继续加大对“赚钱”APP不规范行为的处罚力度。此外,应通过规范各大手机应用平台,进一步加强应用合规性的审核。
专家建议,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还要加强对各类“赚钱”APP的运营资金监管,防止平台出现“跑路”现象,损害用户权益。(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