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聚焦
PC版

儿童保健品乱象待重拳整治(2)

2019-10-21 13:48 法制日报浏览:

  记者在石家庄市一些药店、母婴店看到,钙片、蛋白粉等儿童保健品被放在醒目位置,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有销售人员表示,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等补充微量元素的产品非常畅销,口味酸酸甜甜,孩子也都喜欢。
  相关专家认为,保健品是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更不能替代饮食。导致儿童服用保健品身体损伤的情况,一是销售人员的夸大宣传,二是家长的健康素养偏低,不应超出正常保健品使用范围和剂量去吃,也不能指望保健品来治病防病。
  “对保健品要有一个正确、合理的预期,有病需就医。同时,对于直销企业或普通保健品企业,还要严加管束,行业自律要‘见血’。”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务委员钟凯说。
  监管执法力度不能疲软
  针对当前儿童保健品乱象问题,有评论认为,除了对孩子家长要进行正确的宣传引导之外,还要多管齐下对违法违规者进行严厉打击。
  河北省公安厅近年来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保健食品违法犯罪的侵害对象主要是中老年群体、儿童群体和特定病患群体。在相关部门严打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后,儿童保健品市场非法行为开始抬头。
  石家庄市某连锁药店一位门市经理告诉记者,如果看到携带儿童的家长,促销员都会以医生或育儿专家的姿态出现,向他们介绍各种针对儿童食用的保健品,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增进食欲、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智力等都是常用的说辞。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法学教研室讲师陈雪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引领食品行业建立起完整科学的法规体系,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针对保健食品颁布过多项规章,但“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一直“难产”,保健食品的审批、监管、生产等,也因缺乏法律依据而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
  在陈雪看来,防止儿童保健品虚假宣传、非法营销、过度消费,和防止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受骗一样,首先还是要大力普及保健品知识,使广大家长知晓儿童保健品不是“人人都能吃”。同时,职能部门要强化网格化日常监管,打击非法经营行为,监管执法力度绝不能疲软,加大对非法经营重点区域的巡查力度。
  国家对保健品市场监管力度正在逐步加大,今年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假冒伪劣重点领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提出要开展特殊食品监管专项行动,聚焦“一老一小”,加大对保健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的抽检力度。
  事实上,对儿童保健品的管理不能单靠政府部门,以社会治理的理念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引导家庭、学校、社区、政府部门等有序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形成治理合力,才能保障保健品市场规范有序运转。
  “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儿童保健品检验、动态监管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儿童保健品市场监督。只要监管到位,处罚跟进,再辅以相关儿童保健品知识的普及,就一定能有效消除儿童保健品市场乱象。”陈雪说。(记者 周宵鹏)(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