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扒以前靠个人 现在有联盟(2)
2019-09-23 13:53 法制日报浏览:次
后来,在亲朋好友的劝说下,他重拾书本考上警察学校,1990年毕业后来到海淀公安分局万寿寺派出所成为社区民警。
他管的辖区在西北三环外厂洼一带,如今高楼林立,非常繁华,而当时正值城市建设期,到处是工地,盗窃案几乎天天发生。
刚上任,不法分子就给张惠领一个下马威——同一个晚上,两个仓库、一个工地被“一锅端”。张惠领憋着气住进发案的城中村,白天巡逻,晚上带着红外线望远镜在高处放哨,一连打掉多个盗窃团伙。
从破解密室失窃案到跨省追捕盗车嫌疑人,张惠领干得风生水起。3年后,他被调到魏公村当社区民警。当时,魏公村盗抢骗犯罪持续高发。
张惠领一头扎进社区,牵头成立魏公村打击整治小组,认真研究犯罪特点,实行有效打击。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位警察很神奇——他去街头遛一圈,嫌疑人往往因为一个眼神、手上一个小动作就被盯上了;一个团伙谁是“老板”谁是“伙计”他能一眼辨出;每个月他都是所里抓获嫌疑人最多的。
“那时候身体棒,整宿整宿的蹲守,一点不觉得累。”张惠领回忆说。
干了13年社区民警,2003年,41岁的张惠领轮岗到双榆树派出所工作。领导给他安排了轻闲些的工作,没想到,刚到所里便出现文章开头那一幕。从那天起,他自然而然地回归到抓贼的老本行。
“别人喝茶、抽烟上瘾,你是抓贼上瘾。”媳妇调侃他。
张惠领嘿嘿一笑。
成立联盟
2007年、2008年左右,张惠领身上多了“三件宝”——喷雾器、降糖药和水果糖。
积劳成疾,张惠领患上了哮喘、高血压、糖尿病。前些年一次抓贼过程中,来不及吃饭又忘了吃糖,待到把贼制服时,他累得晕倒在地。
与歹徒搏斗,危险无时不刻,他的脚踝骨裂过,衣服被匕首刺穿过,但每一次抓捕行动他都冲在最前面,“把那个最壮的交给我,我是老大哥,我先上”,是他最爱说的话。
岁月不饶人,体力不支是不争的现实。
2015年,海淀公安分局成立“张惠领杰出民警工作室”,这一年他53岁。工作室成立后,张惠领总结街头拎包扒窃案件打击技巧,传授给年轻民警;与辖区20个派出所对接,成立中关村便衣联盟,串并案、摸规律,共同打击犯罪;引导组织社会力量成立中关村大道反扒志愿者联盟,深入社区开展安全防范宣传等。
如今,治安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警情大幅下降。但新形势下犯罪有新的变化,比如电信诈骗高发、通过技术开锁的入室盗窃增多。“我们主动适应新形势,通过建立专业联盟、信息化研判,打深打透,也要通过志愿者联盟加强宣传,防患于未然。”张惠领说。
实际上,张惠领从未离开办案一线。哪里有“疑难杂症”,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前不久,万寿寺一带接连发生7起拎包扒窃案,张惠领赶到现场认真研究,指挥探组连抓三拨盗贼,警情迅速归零。辖区一图书馆内总有人丢笔记本电脑,张惠领带队连续20多天蹲守,在一网吧一眼认出犯罪嫌疑人。
从警30年来,张惠领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首届“我最喜爱的首都人民警察”,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获个人一等功,被公安部授予二级英模荣誉称号。
“反扒是我一生的事业,为群众守护平安是我毕生的追求。”张惠领说。(记者 周斌 文/图)(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