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员上门服务犯罪案件频发 用户人身安全咋保护?(2)
2019-09-04 14:00 法制日报浏览:次
半年前,刘静最后一次使用软件预约快递员上门取件的服务。“那天,我刚洗完澡换上睡衣就听到门铃响了,我的警惕意识还算比较高,开门前我仔细确认了门外快递员的身份。但开门后,在我拿东西交代事情的过程中,快递员一直盯着我看,问我怎么一个人在家,还冲着我十分怪异地笑,当时我很害怕,想到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就赶紧把门关上了。”
据刘静回忆,在她关门之后,那个快递员仍然在门口徘徊了一会儿,直到有人上楼,他才拿着快递离开。虽然没有造成实质性伤害,但这件事还是给刘静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如果不是那天我比较警惕,始终没有让他进门,并且快速关了门,可能真的会发生什么。那次事情之后,我再也没有预约过快递员上门服务了。”刘静说。
“快递员上门服务本来是为了便利群众,初衷是好的,但有时候现实却并不美好。”一直使用快递员上门服务的北京市民胡俊(化名)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快递员上门服务省去了很多麻烦,用户不用特地跑一趟。有时候东西太大,一个人根本搬不动,这时候就需要上门取件服务。”
“最近发生的快递员杀人案,案发地离我们家比较近。”胡俊说,尽管他认为快递员上门服务很好,但他不会让妻子和孩子独自在家时使用快递员上门服务。“因为看过一些报道后,心里总是不踏实。谁又能保证永远不会发生意外呢?”
“快递员上门服务需要更多的监管和规范,谁也不想看到悲剧一次又一次重演。还是希望快递行业能尽快加以改进,让更多人能够放心享受这种便利。”胡俊说。
害群之马广受质疑
快递公司颇感无奈
《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不时发生的快递负面新闻,不仅给社会公众带来不便,而且也给快递行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上门取件应该恪守职业操守,不然整个行业都会因为几颗老鼠屎搅了一锅粥。”快递员马东(化名)无奈地说。
今年36岁的马东已经做了5年快递员,他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刚开始从事快递行业的时候没有上门取件服务,是后来才加上的,对于快递员来说,绝对是增加了工作量,很多快递员应该也不太情愿。
“这几年发生一些负面事件后,社会上有些人对快递员的好感度不断降低,工作越来越难干了,吃力不讨好,让我们这些认真干快递工作的人很无奈。”马东说。
马东还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因为越来越多人的不理解,快递员和客户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甚至会起冲突。快递运输中难免有磨损,有时候快递破了,客户就怀疑是快递员拆开看了;有些人选择门卫、商店等地方代签,要是快递丢了,就认为是快递员拿走了。这些虽然都是一些小矛盾,但是让人很不愉快,也影响工作效率。”
对此,《法制日报》记者又采访了一家快递公司的负责人张峰(化名)。据他介绍,现在快递行业因为个别人的不良表现而备受质疑,这其实是陷入恶性循环。公众不信任、不理解快递员,快递员服务态度难免会不好,快递员态度不好,又会遭到一轮又一轮投诉。虽然正常的投诉是应该的,但长此以往双方都会不好,还是应该多一些理解。
对于个别快递员违法犯罪的情况,张峰也很愤怒。“我们会尽力加强这方面的监管,避免发生类似事件,但现在的情况是,快递员少,送快递是一份很累的工作,愿意干的人不多,而且现在快递员流动很快,我们只能降低要求招人。”
“每个行业都难免会有个别害群之马,虽然有个别快递员确实有犯罪行为,但我相信每个快递公司都会严肃处理,严格审查,希望公众能给快递行业多一些信任。”张峰说。
准入门槛不断降低
入职教育亟待强化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