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场
PC版

警惕电影业三大“畸形现象”(2)

2019-03-17 12:51半月谈浏览:

  经过10多年发展,我国电影行业仍与好莱坞影业存在较大差距,电影行业低质量发展态势并没有改变。
  一些业内人士坦言:“我们错过了‘练内功’的窗口期,如果对进口片不设配额限制,我们的市场可能已经被冲垮了。”
  缺少高质量作品创作动力。目前,国产电影尚未形成成熟的工业化流程,市场爆款全靠押宝。2017年《战狼2》以56.8亿元成为全年票房冠军,带动制作、发行方之一的某上市公司市值一度飙升60亿元,但该公司多位高管立即选择套现3000万元,借势收割。
  观众高度集中于年轻人,视线聚焦娱乐片和进口大片,导致其他多元化高质量影片几乎没有市场空间,进一步减弱了创作动力,行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正外部性”逐渐消失。
  我国影片缺少上映强制窗口期,导致影片被互联网平台买断,缺少“爆品”的激励效果,进一步减少了本就不足的创作热情。
  除上述现象外,电影拍摄和放映的核心技术,也受制于人。一位电影行业技术专家说,一方面,大量的好莱坞电影在播放时,只能用密钥播放,按照放映时间申请报备,等待美方远程开通权限,播放和标准都由好莱坞掌控。
  我国一直在跟跑,即使获得技术突破也无法取得国际认证。放映机核心芯片来自德州仪器,只授权给日本、比利时和美国企业;另一方面,电影制作、拍摄设备被索尼、阿莱、苹果等外国软硬件厂商垄断。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张伟说,电影创作难以从“高原”到“高峰”,很多优秀题材不能转化为精品,这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营造积极创作的环境,以科技力量引领行业改革。
  盗版侵权“死灰复燃”。电影产业促进法规定了依法查处侵犯与电影有关的知识产权的行为,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张伟说,一部片子只要进行了首映或点映,网络上很快就可以找到下载资源,这使电影创作者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针对此类案件,法庭多要求“谁主张谁举证”,但盗版损失举证很困难,而影片制作方受制于院线利益关系,也不敢诉讼,导致盗版行为十分猖獗。
  重新审视我国电影事业发展 培育增量市场
  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战场之一,电影事业发展关乎国家战略需求。为此,我国亟须重新审视电影事业发展,在做好存量市场的同时积极培育增量市场,提升电影产业发展质量。
  做好增量市场,培育移动电影院在内的多种渠道。相比电影在美国覆盖超半数的人群,我国的低覆盖率证明当前电影放映模式已经不适合多元化的观影需求。
  应重新定义电影产业界限和内涵,培育移动电影院在内的多种渠道和模式,做好电影增量市场,提高观影人群数量和质量;把握5G布局优势,积极推进“电影+互联网”模式创新应用及跨平台观影格局的构建,以高质量的电影市场抢占目前低质量短视频充斥的文化宣传阵地,使电影真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支柱。
  对电影行业进行数字化改造。统筹并重视高新技术在电影拍摄、制作中的应用,以互联网大数据平台为支撑改进电影制作、发行、放映流程,提高行业透明度,加强行业规划及合规管理。继续加强数字电影关键技术自主研发、高新技术应用深化、核心设备国产化研制、技术标准主导制定等方面工作。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