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送检为何结果不同?浙江三门“问题跑道”事件追踪(2)
2019-01-08 10:17新华社浏览:次
张波说,跑道塑胶由环保颗粒制作,项目施工前后,相关原料及成品样品送至浙江省体育用品质量检验中心检测,均符合国标GB/T 14833-2011《合成材料跑道面层》(以下简称“2011年国标”)要求。
但这份报告并未打消一些家长的疑虑。去年10月初,部分家长委托杭州普洛赛斯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检测,该检测报告显示甲醛释放量为0.23mg/(m2﹒h),按照“2011年国标”限值为0.1mg/(m2﹒h)是超标,而按2018年11月1日施行的“新国标”限值0.4mg/(m2﹒h),则是不超标。同时,若以“新国标”为参照,部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含量超标,而“2011年国标”则未将此类物质列入检测范围。
2018年11月4日,三门县教育局会同校方、施工方、监理方及家长代表共同对塑胶场地再次取样封存,并送往共同选定的上海华测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报告显示,对照“2011年国标”,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但对照2018年11月1日施行的“新国标”,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为16.18mg/(m2﹒h),而参考限值则是5.0 mg/(m2﹒h)。据了解,TVOC为“新国标”新增检测项目,“2011年国标”中并不涉及。
针对这些数据指标为何会有前后出入,专家表示,由于取样点、取样环境、取样手法不同等原因,检测结果可能会出现数据差异。
根据此前相关部门对家长代表的承诺:必须把学生健康放在首位,以最严要求、最新标准对待检测结果。无论是新旧“国标”,只要出现一项数据超标即铲除跑道。2018年11月16日下午检测报告出来,第二天多方代表现场监督县实验小学跑道铲除。
希望孩子的健康不受影响、“消失的跑道”早日归来
近年来,北京、江苏等多地发生校园塑胶跑道不合格事件。2018年11月1日开始,交付使用的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必须执行“新国标”,塑胶跑道建设将更为规范。据报道,与相关的“旧国标”相比,“新国标”不仅从“国家推荐标准”变为“国家强制标准”,还对校园塑胶跑道建设中可能产生的18种有害物质的限定做出规定。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李亚清看来,这些有害物质对鼻咽部有刺激作用,会出现咳嗽、鼻腔难受等症状,对于体质敏感人群是引发过敏性鼻炎、哮喘、流鼻血的一个诱因,关键在于脱离致敏环境。
华中科技大学化工与化学学院教授钟芳锐表示,由于跑道是暴露在室外环境下,测试环境、取样手段等会影响检测结果,所以这些物质对学生危害有多大还需视个体情况来看。
针对跑道问题,三门县政府成立专项调查组对事件进行调查,根据初步调查结果,三门中诚建设有限公司在建设管理中存在违约行为,县实验小学作为业主单位存在管理不力的问题,县教育局基建科指导监督不到位。
据了解,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已对该工程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进行立案。同时,三门县教育局免去梅强县实验小学校长职务及张斌县教育局基建科科长职务。三门县监委对梅强、张斌以及项目联系人方才征、包丛华、马骁等五人进行监察立案。
记者了解到,部分学生家长担心塑胶出现的超标物质可能对身体有长远影响,希望教育部门能持续关注学生健康。而另一部分学生身体未受影响,但无法在校园里开展正常的体育活动,他们则希望“消失的跑道”早日归来。
对家长最为关心的学生健康问题,教育部门表示,将组织医院专家对体检指标有临床意义的学生予以持续跟踪密切关注,根据学生身体情况开展下一步复查诊断,对学生的健康负责。(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