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元增1万名粉丝——起底文娱业数据流量造假产业链(2)
2019-01-06 11:06新华社浏览:次
多规并治,降数字“虚火”
这些“注水”的数字,既不能反映出真实的市场情况,也不能指导市场的良性操作,更不能反映国内电视剧拍摄的真实状况。为了打击这一毒瘤,监管部门动作频频。但如何根治,从体制机制方面建立有效的防范纠错和应对处置方案,任重道远。
“流量造假行为的治理应该是一个多主体、多元化、综合规制的过程。”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沈括认为,首先,应明确各个主体的权责,鼓励各方积极承担相关责任,比如立法部门应尽快填补法律在这方面的空白。其次,执法部门也应当革新监管方式,可采取设立“黑名单”、违规主体曝光等形式,为行业发展划定红线,加大处罚力度。
当前,在刷量产业链中出现了愈来愈多技术化的手段,对数据安全、系统安全也造成一定威胁。网络安全专家建议,监管主体应有所作为,依靠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建立相关的监测平台、反刷量系统,提高治理的效率。
对于身处“流量造假”旋涡的各家视频网站和社交平台来说,树立理性的竞争观、坚决打击刷量的不正当竞争,是其应有之义。“各平台可借鉴电商打假的模式,在平台间构建反刷量的统一联盟,并纳入执法力量和舆论监督力量。”吴沈括说。(记者唐弢、程士华、谭慧婷、王辰阳)(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