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记者“刁钻”提问首席大检察官两个半小时!(2)

有真诚才有沟通有沟通才有共识
沟通凝聚共识,而真正的沟通不是自说自话,而是理解相互的想法,坦诚交流。
在“国”字头的新闻发布会上,媒体都很含蓄,对于一些曾经有广泛争议的问题换了一种说法——“业界有一些讨论”。媒体口中“业界有一些讨论”指的是检察机关的捕诉合一。
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顺坡下驴,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摆明事实?在长安君(ID changan-j)看来,首席大检察官给出一个满分答案——
对于捕诉合一,张军检察长讲了一个故事:
捕诉一体,专家学者一开始是不赞成的,后来我们请他们到江苏、吉林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
在江苏的时候,专家学者们是抱着不行的态度,这样做怎么能够很好地落实你们的法律监督职权?
到了吉林的时候,思想观念就有了明显转变,大家讨论的是怎样才能够更好地落实捕诉一体的问题。
张军检察长介绍,捕诉合一的争议来自于两个,一个是监督,一个是效率。以前逮捕和公诉两个职能分离的时候,在制度设计上有内部制约机制——“捕错了不一定诉,诉错了,回头总结总结捕的问题”。
张军检察长则把之前现实运行情况挑明:
很多地方检察机关,包括最高检是由同一个副检察长分管,我们能想象这个内部制约的效果会怎样。
现在,有法律法规规定的司法程序作保障,有检察院内部调整后的监督机制做支撑,案件质量大幅上升,而效率方面,先行先试的吉林省检察机关,批捕和提起公诉的时间分别缩短了12.3%和12.4%。
公开需要彻底的坦诚,把话说明白,把道理讲到家,把对话者当做自己人,不闪躲不回避。少一些提防,多一些真诚,信任就会来得更快一点,共识也就来得更彻底一点。
把实践、数字、效果都自信地摆在台面上,把过去、现在、未来都清清楚楚地表达清楚,是坚持“看起来很美”的捕诉分离,还是坚定地走捕诉合一的改革之路?听了张军检察长的回答,相信所有人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这答案来自直面争议,敢于让人民监督的司法自信,也来自真诚沟通的司法公开。
有关切必然有回应有回应才能有公信
司法机关,执法办案是第一要务,守好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是人民的期待也是司法机关的职责。毋庸讳言,相比制度变化机构调整,社会更关注进入司法程序的热点案件。
此次发布会也是如此,最近的两起热点案件被记者问到——
路透社记者:
关于被拘留的两位加拿大公民康明凯和迈克尔,请问中国政府什么时候会正式起诉这两位加拿大人?
张军检察长在发布会“秒回”:
这两个案件媒体上都有了很多报道,国内外都比较关注。
按照中国法律,他们处在被调查阶段。在办理这个案件过程当中,都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没有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
毫无疑问,两位加拿大公民在中国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现在接受调查是符合程序的,相信会按照程序向前推进。
依法、依规,稳步推进,专业严谨地答复让人放心:不管是谁,在中国的土地上触犯刑法,都会严格按照中国的法律程序接受调查,进入司法程序,这其中,有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更有司法机关及时的公开,接受人民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