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消失论”没有现实基础
2021-05-12 15:31新京报浏览:次
要想解决人口不均衡问题,必须从服务人的政策入手,改变服务和管理理念,提高治理水平和能力。
5月11日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数据显示,全国人口达到141178万人。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从数据来看,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这证明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而人口平均年龄38.8岁,依然“年富力强”;但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也是事实,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当然,老龄化其实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目前来看,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率基本上都高于我国,但我国的老龄化比例增长较快,且总体而言,经济基础和社会保障项目建设相对较弱,或会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带来更多挑战。
很多人将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归因于生育率下降,甚至也将经济增长减缓归因于生育率下降。但这种说法有些“倒因为果”,从而也不能提出好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实际上,中国仍然是第一人口大国,所谓“人口红利消失”等论断并没有坚实基础。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整个世界的制造环境和商业生态都在发生着深刻改变,中国也在进行着更深层次的转型升级,仅以“人口红利”来论及经济发展前景,还是太流于表面。不妨这样想,当我们生育率达到高峰的时候,国家和人民是最富裕的吗?
当前经济和技术发展形势下,即使再多生几胎,我们还能够靠所谓的“人口红利”,像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样靠低廉的人工成本保住“世界工厂”的地位吗?显然,这已不再可能。
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这次人口普查显示,现在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人工成本的提高不可避免,人力资本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才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新动力。
要想解决人口不均衡问题,还是要解决养老问题和提高民众生育意愿。而这两点都可以落脚到服务人的政策上,政府部门要改变服务和管理理念,提高治理水平和能力——这也是新时期政策的“红利”。
这首先体现在社会要持续优化养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从养老保险、社区服务到长期护理等各方面入手,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此外,公报数据还显示,当前我国城镇化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流动人口也越来越多,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但快速城镇化与人口大规模流动既有同步性,即都是经济高速发展、商业非常繁荣的结果,也有不兼容性,即在整体经济繁荣的基础上,有些流动人口的流动“意愿”是受阻的。
其中,既包括因城市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居民外出“打工”,产生了巨大的流动性“打工潮”;也包括一些居民想要在其工作的城市“落脚”,却因种种因素无法解决教育、医疗等问题,不能将家庭和自己“安置”在某个地方,而不得不处于“流动”状态。接近5亿人处于人户分离状态,较十年前增长近90%。
也因此,要提高民众的生育意愿,就要建立包容性强、更全面持续的人口政策,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力度,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人群因人户分离而难以享受公共服务资源的局面,减少他们不敢生的后顾之忧。
关注到人的大势,方能解决社会的大事。(责任编辑:刘晓方)
5月11日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数据显示,全国人口达到141178万人。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从数据来看,我国少儿人口比重回升,这证明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而人口平均年龄38.8岁,依然“年富力强”;但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也是事实,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当然,老龄化其实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目前来看,发达国家的老龄化率基本上都高于我国,但我国的老龄化比例增长较快,且总体而言,经济基础和社会保障项目建设相对较弱,或会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带来更多挑战。
很多人将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归因于生育率下降,甚至也将经济增长减缓归因于生育率下降。但这种说法有些“倒因为果”,从而也不能提出好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实际上,中国仍然是第一人口大国,所谓“人口红利消失”等论断并没有坚实基础。在新技术的加持下,整个世界的制造环境和商业生态都在发生着深刻改变,中国也在进行着更深层次的转型升级,仅以“人口红利”来论及经济发展前景,还是太流于表面。不妨这样想,当我们生育率达到高峰的时候,国家和人民是最富裕的吗?
当前经济和技术发展形势下,即使再多生几胎,我们还能够靠所谓的“人口红利”,像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样靠低廉的人工成本保住“世界工厂”的地位吗?显然,这已不再可能。
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这次人口普查显示,现在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人工成本的提高不可避免,人力资本和产业的转型升级才是经济发展和增长的新动力。
要想解决人口不均衡问题,还是要解决养老问题和提高民众生育意愿。而这两点都可以落脚到服务人的政策上,政府部门要改变服务和管理理念,提高治理水平和能力——这也是新时期政策的“红利”。
这首先体现在社会要持续优化养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从养老保险、社区服务到长期护理等各方面入手,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此外,公报数据还显示,当前我国城镇化率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流动人口也越来越多,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但快速城镇化与人口大规模流动既有同步性,即都是经济高速发展、商业非常繁荣的结果,也有不兼容性,即在整体经济繁荣的基础上,有些流动人口的流动“意愿”是受阻的。
其中,既包括因城市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居民外出“打工”,产生了巨大的流动性“打工潮”;也包括一些居民想要在其工作的城市“落脚”,却因种种因素无法解决教育、医疗等问题,不能将家庭和自己“安置”在某个地方,而不得不处于“流动”状态。接近5亿人处于人户分离状态,较十年前增长近90%。
也因此,要提高民众的生育意愿,就要建立包容性强、更全面持续的人口政策,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力度,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人群因人户分离而难以享受公共服务资源的局面,减少他们不敢生的后顾之忧。
关注到人的大势,方能解决社会的大事。(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