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增价稳 生猪保供开局良好(3)
2021-05-06 15:30农民日报浏览:次
春节过后,猪肉价格开始持续回落。
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4月份第3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每公斤23.64元,环比下降3.5%,同比下降30.6%。同时,全国猪肉平均价格每公斤38.96元,环比下降4.3%,同比下降27.6%,全国30个监测省份猪肉价格普遍下降。
今年一季度,我国生猪生产继续恢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18万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6.6%,生猪存栏4.16亿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4.2%,猪肉产量1369万吨,同比增加31.9%。
量增价稳,今年生猪保供工作开局良好。
猪价大幅回落,会低至历史水平吗?
近3年来,主要受到周期性波动、一些地方不合理禁养限养措施以及非洲猪瘟疫情叠加影响,生猪供需关系紧张,猪肉价格上涨,进入了一个特殊的“猪周期”。为了加快恢复生猪生产,2019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出台了19条政策措施,在基建投资、贷款贴息、养殖用地、绿色通道等多个方面打出了政策“组合拳”。自2019年年末以来,以能繁母猪存栏量由降转增为标志,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并于2020年三季度开始显现为猪肉产量增长,猪肉供需关系逐步缓解。
随着近期生猪出栏明显增加,供需形势持续改善。同时,春节之后猪肉消费下降,两种因素叠加,因此猪价开始大幅回落。
“综合来看,猪肉供应最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后期供应会越来越宽松。按照目前生产恢复势头,今年6月至7月,生猪存栏有望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之后再过4个月左右,每个月的出栏量也会逐步恢复到常年水平。”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介绍。
那么此次猪价会回落至曾经的较低水平吗?
首先,猪肉消费需求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各大节日期间猪价可能会阶段性反弹。“按照常年猪价的走势,端午节前后,随着猪肉消费增加,猪价有可能会出现一波上涨。但是从前期新生仔猪量推算,预计二季度,全国规模猪场肥猪出栏量同比增幅将达到50%,市场供应总体宽裕,价格不太可能超过前期高点。”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表示。
更为重要的是,生猪饲养的成本在不断提高,猪肉价格回落到曾经的较低水平不太现实。2020年以来,玉米、豆粕价格都在上涨,饲料成本总体呈上涨趋势,规模化猪场固定投资大,新建猪舍、购买设备等成本需要均摊。同时,非洲猪瘟疫情也对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提高了要求,许多养殖场(户)在猪场防疫、改扩建猪舍、购置自动化养殖设备、粪污处理设备等多方面也加大了投入。
“为了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养殖场投入了不少资金。”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陵县方圆猪场场长庞玉合告诉记者,经历了非洲猪瘟疫情后,大家都意识到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养殖场(户)们纷纷对旧猪舍进行了改造,方圆猪场去年也安装了自动饲喂料线,来减少人与猪接触的频次,同时为强化防控力度,人员和车辆进出猪场要全方位消毒,调入仔猪也要先放入承包的另一块场地进行一段时间的消毒和隔离。此外,找合适的土地分散建设1000头的合同育肥猪舍5栋,将母猪场和育肥场完全分开,实现分点饲养,育肥猪实现全进全出,以减小疫病传播可能性,这些都是不小的投入。
杨振海告诉记者,长期来看,成本项目上涨都是刚性的,最终会传导到猪肉价格上来。如果按照生猪养殖每公斤平均成本17元计算,加上养殖、屠宰和流通环节的适当利润,集贸市场猪肉合理零售价格必然会“水涨船高”。
防止猪价大起大落,接下来怎么办?
生猪具有“一长一短”两个显著特征,“长”是指生猪生产周期长,由后备母猪到仔猪育肥出栏总计需一年半时间;“短”是指冷冻猪肉储备保质期短,按照有关标准最长为10个月。“一长一短”的特性使得猪肉稳产保供要求更高,调控难度更大,调控成本更高。
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4月份第3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每公斤23.64元,环比下降3.5%,同比下降30.6%。同时,全国猪肉平均价格每公斤38.96元,环比下降4.3%,同比下降27.6%,全国30个监测省份猪肉价格普遍下降。
今年一季度,我国生猪生产继续恢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18万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6.6%,生猪存栏4.16亿头,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94.2%,猪肉产量1369万吨,同比增加31.9%。
量增价稳,今年生猪保供工作开局良好。
猪价大幅回落,会低至历史水平吗?
近3年来,主要受到周期性波动、一些地方不合理禁养限养措施以及非洲猪瘟疫情叠加影响,生猪供需关系紧张,猪肉价格上涨,进入了一个特殊的“猪周期”。为了加快恢复生猪生产,2019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出台了19条政策措施,在基建投资、贷款贴息、养殖用地、绿色通道等多个方面打出了政策“组合拳”。自2019年年末以来,以能繁母猪存栏量由降转增为标志,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并于2020年三季度开始显现为猪肉产量增长,猪肉供需关系逐步缓解。
随着近期生猪出栏明显增加,供需形势持续改善。同时,春节之后猪肉消费下降,两种因素叠加,因此猪价开始大幅回落。
“综合来看,猪肉供应最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后期供应会越来越宽松。按照目前生产恢复势头,今年6月至7月,生猪存栏有望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之后再过4个月左右,每个月的出栏量也会逐步恢复到常年水平。”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介绍。
那么此次猪价会回落至曾经的较低水平吗?
首先,猪肉消费需求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各大节日期间猪价可能会阶段性反弹。“按照常年猪价的走势,端午节前后,随着猪肉消费增加,猪价有可能会出现一波上涨。但是从前期新生仔猪量推算,预计二季度,全国规模猪场肥猪出栏量同比增幅将达到50%,市场供应总体宽裕,价格不太可能超过前期高点。”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表示。
更为重要的是,生猪饲养的成本在不断提高,猪肉价格回落到曾经的较低水平不太现实。2020年以来,玉米、豆粕价格都在上涨,饲料成本总体呈上涨趋势,规模化猪场固定投资大,新建猪舍、购买设备等成本需要均摊。同时,非洲猪瘟疫情也对猪场的生物安全水平提高了要求,许多养殖场(户)在猪场防疫、改扩建猪舍、购置自动化养殖设备、粪污处理设备等多方面也加大了投入。
“为了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养殖场投入了不少资金。”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陵县方圆猪场场长庞玉合告诉记者,经历了非洲猪瘟疫情后,大家都意识到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养殖场(户)们纷纷对旧猪舍进行了改造,方圆猪场去年也安装了自动饲喂料线,来减少人与猪接触的频次,同时为强化防控力度,人员和车辆进出猪场要全方位消毒,调入仔猪也要先放入承包的另一块场地进行一段时间的消毒和隔离。此外,找合适的土地分散建设1000头的合同育肥猪舍5栋,将母猪场和育肥场完全分开,实现分点饲养,育肥猪实现全进全出,以减小疫病传播可能性,这些都是不小的投入。
杨振海告诉记者,长期来看,成本项目上涨都是刚性的,最终会传导到猪肉价格上来。如果按照生猪养殖每公斤平均成本17元计算,加上养殖、屠宰和流通环节的适当利润,集贸市场猪肉合理零售价格必然会“水涨船高”。
防止猪价大起大落,接下来怎么办?
生猪具有“一长一短”两个显著特征,“长”是指生猪生产周期长,由后备母猪到仔猪育肥出栏总计需一年半时间;“短”是指冷冻猪肉储备保质期短,按照有关标准最长为10个月。“一长一短”的特性使得猪肉稳产保供要求更高,调控难度更大,调控成本更高。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