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割肉"的感觉为啥越来越强?——三问共享充电宝涨价(3)
2021-04-15 14:34新华网浏览:次
店铺可以参与定价并非个别品牌。记者以商家合作名义咨询了美团充电北京地区的一位推广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一开始,收费价格由美团制定,商家不能更改。现在,如果商家要求,美团可以在后台对免费时长和收费价格等进行调整。
“免费时长可以选0分钟、2分钟和5分钟,收费价格从每小时3元至6元不等,每24小时封顶价有20元、30元和40元三个级别。”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是以30分钟还是1小时为单位计费,由商家选择。
“如果商家没有要求,就按市场均价每小时收费3元。”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按每小时3元收费的店铺为大多数,有的店铺会要求每小时收费4元或5元。如果商家要求的价格超过每小时6元的限价,美团会选择撤机,以保证整体价格的合理性。
91科技集团董事长许泽玮分析,共享充电宝涨价,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行业竞争加剧,渠道成本增加。某共享充电宝品牌的推广负责人介绍,2021年之前,其与合作商家每月的分润比例一般为五五。2021年之后,分润比例按照合作商家每个月的订单总价相应调整,商家的话语权越来越大。
“第一个月一般按50%走,之后如果订单总价超过500元,合作商家可以拿到60%;如果超过1000元,合作商家可以拿到70%;如果超过1500元,合作商家可以拿到80%。”这位负责人说。
怪兽充电招股书显示,2020年,其向合作商家支付费用(佣金、入场费)占当期移动设备充电业务收入的58.1%。
杨旭分析,随着共享充电宝企业盈利、上市,渠道竞争更加激烈。一些人流量大的商场、景区,议价能力高,入场费、分润比例也高,渠道成本增加最终传导至价格终端。
三问:如何维护消费者利益?
经过多年的资本助推、市场竞争和需求培育,共享充电宝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得到用户的认可,成为一种“小快灵”的商业模式。业内人士表示,用于5G移动设备的芯片功耗高于4G设备芯片,智能手机电池容量短时难以大幅提升,共享充电宝行业前景依然看好。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表示,共享充电宝进入市场初期,各家企业为了抢占市场,采取了低价或免费推广的营销策略。从这个角度来看,共享充电宝定价存在“补涨”的客观需求。
许泽玮认为,目前共享充电宝价格上涨多数情况尚属市场竞争的结果。但是,如果涨幅过高、频次过多,忽视了用户体验和感受,最终消费者会选择自携充电宝,导致用户流失,损害行业发展前景。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成员李斌表示,共享充电宝企业需要明码标价、收费标准事先明示,提供的充电宝产品质量合格,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只要不涉及串通操纵价格牟取暴利、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共享充电宝的定价应由正常市场竞争决定。
李俊慧认为,对共享充电宝涨价现象应密切关注,评估是否合理,督促企业向消费者履行充分告知义务,促进整体市场健康发展。“如果侵害了用户合法权益,忽视了用户体验和感受,以一种垄断心态开展经营,任何商业模式都是不可持续的。”(参与记者王雨萧、魏玉坤、吴文诩、赵文君)(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