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割肉"的感觉为啥越来越强?——三问共享充电宝涨价(2)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山东淄博市民周先生对比2019年1月30日、5月17日的两次共享充电宝消费记录发现,前后不过3个多月,当地一家饭店街电的收费标准已经调整:1月份,前10分钟内免费,超出即按每1小时1元计费;5月份,前5分钟内免费,超出即按每1小时2元计费。
“免费时长缩短,计费标准上涨1倍,虽然钱不多,但短时大幅涨价还是令人难以接受。”周先生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另外,一些常用共享充电宝的消费者办理了会员卡,他们发现会员价也涨了。小电的客服人员表示,小电会员办理价格的确有调整,之前是每月9.9元,现在单月会员价为14.9元至19.9元。
易观高级分析师杨旭分析,共享充电宝投入市场以来,实际上价格一直有所变化。最近,消费者对涨价敏感可能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平台定价自2019年以来确实有所调整;二是消费习惯逐渐养成,消费者使用频次、时长有所增加;三是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中感到涨价明显。
二问:谁在推动价格上涨?
与共享单车相对统一的定价不同,即使同一品牌,共享充电宝在不同场景收费标准也不一样。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在北京宣武门附近,一辆街头便民餐车摆放的怪兽充电,收费价格为每半小时1.5元,24小时封顶价30元;而在附近商场的一家餐厅里,怪兽充电的收费标准为每半小时2元,24小时28元封顶。
同一品牌的共享充电宝在不同场景收费标准不一样
多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一般餐饮店的收费为每小时3元,奶茶店、咖啡店等稍高,而KTV、酒吧、网吧、网红店、景区等人流量大、消费水平较高的场所,往往收费更高,有的达到每小时6元。
多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客服人员解释,收费没有统一标准,不同区域、不同场景、不同商家门店有不同的运营策略,商家需求不一样,运维成本也不一样,收费标准也会不一致。具体收费标准以设备和手机显示为准。
在差异化定价的背后,近年来共享充电宝涨价的推手是谁?
多位业内人士介绍,过去,共享充电宝涨价主要推动者是平台;现在,随着共享充电宝定价机制变化,店铺也有了一定的定价权。
四川达州一家餐厅的负责人介绍,2018年底,店里安装一家品牌的两台共享充电宝,餐饮店提供电源和客流,收益五五分。2019年春节期间,品牌方通知调价,从每小时1元涨到了每小时2元。现在,按照最新的规则,收益店里可以分七成,定价权也拿到了手里,想涨价只要申请就可以。
“现在还不想涨价,涨高了顾客有意见。”这位负责人说。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