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PC版

"尾款怪象"频发,工资能拖就拖,农民工讨薪咋这么难?(2)

2021-01-18 14:16新华网浏览:

       上头“神仙”打架,底下的农民工却遭了殃。由于层层垫资、赊账,一旦开发商与承包商、承包商与分包公司之间出现问题导致工程款延迟支付,处于关系链条末端的农民工就成为“牺牲品”。“而且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承包商、分包公司大多也是通过借贷等方式参与施工,他们拿到工程款后,大多是先把钱用在还款或其他项目上,人工费靠后放。”一名劳动监察部门执法人员透露,资金一旦遭到挪用,就容易带来欠薪隐患。
       此外,据一名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工程款是按工程进度拨付,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款、农民工工资往往都能及时到账。但是,到了工程结算阶段或者已经竣工,就常会出现各类纠纷,导致最后一笔包括农民工工资在内的工程款长期处于“不落地”的情况。
       就业渠道有限,欠薪不敢告老乡。“出来打工都是亲戚带亲戚,老乡带老乡,如果工钱拿不到,都是想忍一忍,等一等。”在江西务工的湖南籍农民工姚精良说。记者采访了解到,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往往是通过同乡或是亲属找到工作,这层关系网便成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生存的重要资源。不少农民工表示,只要熟人、老乡能一直带着他们干活,钱被欠几年、钱少拿一点也没事。
       江西省南昌县劳动监察局局长刘国忠说,目前农民工法律意识有所提升,施工前都会由劳务分包公司签集体合同,但因为包工头想和大公司长期合作、农民工想长期跟着包工头干,就养成了即使工资被拖欠几年也不向劳动部门反映的习惯,最终极易造成超过投诉时效,致使工资讨回难度加大。
       理清部门权责让政策真正落地
       受访人士表示,建设领域欠薪案件呈现涉及人数广、欠薪数额大的特点,受疫情等方面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欠薪风险随之增加,建议理清相关责任部门权责并形成合力,加强建筑行业领域的源头治理,让农民工免受尾款拖欠困扰。
       记者查阅发现,从2004年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等16部门联合发过《关于进一步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意见》,到2020年5月1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正式实施,国家已针对农民工欠薪问题出台一系列文件。
       南昌市劳动监察局副局长李清表示,治理欠薪“顽疾”关键要让政策真正落地,建议在已有的联合治理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管职责,做到“谁用工谁治理,谁主管谁负责”,切实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加强各部门日常联合检查力度。
       一名建筑领域业内人士建议,要减少农民工欠薪案件中的“尾款怪象”,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事前监管,要求建设单位对农民工工资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分账拨付,监督企业将劳务费单独拨付到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一旦发现工程款与农民工工资未分开、未做到按月支付等问题须立即调查了解,发现问题严肃查处,从源头降低欠薪风险。
       北京市京师(太原)律师事务所律师胡荣表示,按相关规定,拖欠工资的仲裁时效为1年,如果超过诉讼时效,作为劳动者来说即使通过法律途径追讨也容易丧失胜诉权,建议农民工发现被拖欠工资情况,立即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同时,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将农民工列为法律援助的重点对象,为农民工提供便捷的法律援助。(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