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竟然成了售楼处标配(2)
2020-11-26 13:01 北京日报浏览:次
无感“刷脸”没商量 技术滥用埋风险
人脸识别竟然成了售楼处标配
近日,一条“济南男子戴头盔看房”的小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该男子戴着头盔进售楼处看房,以防范人脸识别系统的抓拍。
视频的流传令人好奇,人脸识别技术竟已无孔不入?记者走访发现,人脸识别系统在北京各售楼处同样已成标配,甚至绝大多数是在看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无感方式收集其面部信息。
■体验:进趟售楼处就被抓拍
昨天下午,记者以看房人的身份先后走访了金融街武夷·融御和台湖金茂悦两个楼盘的售楼处。在门口出示了北京健康宝、简单登记信息后,售楼员就把记者领到沙盘前开始介绍,短短一二百米的路程中,记者注意到,前台、沙盘、展示板等几个看房人必定会停留的地方,角落处都安装着一个摄像头,如果不留心观察,不一定会注意到。
这些摄像头会记录人脸信息么?当记者以好奇为由向售楼员提出疑问时,对方犹豫几秒后还是点头承认了。“您走进售楼处内,面部信息就会被采集进系统。当然,我们绝不会随便泄露您的信息,这么做只是开发商统计的需要。”
按照售楼员的说法,由于链家、我爱我家等渠道给楼盘带客成交是要支付佣金的,从成本角度,开发商更喜欢主动到访的看房人,为了方便甄别谁是谁的客户,便想出这套办法,“几乎所有售楼处都这么做,毕竟安装一套人脸识别系统的成本可能不足2万元。”
■探因:区分客户少给优惠
“北京如今九成以上的售楼处都安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目的是用于区别客户。”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进入售楼处的客户,有的是看到企业宣传自行前往,即自然到访客户;有的是由链家等中介带上门的,即渠道客户。精准的人脸识别系统能帮助企业锁定身份,避免本场销售人员和中介人员互相扯皮。
“我就是签约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人脸识别了。”不久前刚在南四环某楼盘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的王先生告诉记者,直到交定金前,销售人员才表明,虽然他是在经纪人陪同下签的约,但由于人脸识别系统记录到他曾主动到访过一次,因此不能享受2%的优惠,“两个价格相差近20万元。”
“对于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系统,绝大多数情况下看房人并不知情。”上述人士透露。一家名为“万店掌”的智能硬件商在其网站中直白地指出,在售楼处这样的环境下顾客肯定不会非常配合进行人脸采集,其开发的人脸识别系统,具备提高无感人脸识别率的方法,特别适合于售楼处。
■专家:私自采集涉嫌侵权
“数字密码可以更换,指纹密码至少有10个,可人脸只有一张,不可更换。”有网友忧心忡忡地留言。
售楼处标配人脸识别系统背后,人们更关注的还是被动接受人脸信息录入引发的隐私泄露风险。毕竟,技术应用与技术滥用之间,可能仅一墙之隔。
就在11月20日,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刚公布一则判决,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因单方面修改合同,要求市民郭兵改指纹为面部识别,存在违约,赔偿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共计1038元。这也被称为“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不过,这一案例并未裁定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人脸识别“越界”。
记者了解到,经过今年新冠疫情的考验,国内人脸识别系统的技术手段已大幅提升,即便是在火车站、地铁等大客流情况下,也能精准识别人脸,“不摘口罩识别”成为不少设备供应商标榜的亮点。但这也意味着今后消费者在售楼处等商业场所,被无感“盗取”人脸信息的概率越来越高。
人脸识别竟然成了售楼处标配
近日,一条“济南男子戴头盔看房”的小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该男子戴着头盔进售楼处看房,以防范人脸识别系统的抓拍。
视频的流传令人好奇,人脸识别技术竟已无孔不入?记者走访发现,人脸识别系统在北京各售楼处同样已成标配,甚至绝大多数是在看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以无感方式收集其面部信息。
■体验:进趟售楼处就被抓拍
昨天下午,记者以看房人的身份先后走访了金融街武夷·融御和台湖金茂悦两个楼盘的售楼处。在门口出示了北京健康宝、简单登记信息后,售楼员就把记者领到沙盘前开始介绍,短短一二百米的路程中,记者注意到,前台、沙盘、展示板等几个看房人必定会停留的地方,角落处都安装着一个摄像头,如果不留心观察,不一定会注意到。
这些摄像头会记录人脸信息么?当记者以好奇为由向售楼员提出疑问时,对方犹豫几秒后还是点头承认了。“您走进售楼处内,面部信息就会被采集进系统。当然,我们绝不会随便泄露您的信息,这么做只是开发商统计的需要。”
按照售楼员的说法,由于链家、我爱我家等渠道给楼盘带客成交是要支付佣金的,从成本角度,开发商更喜欢主动到访的看房人,为了方便甄别谁是谁的客户,便想出这套办法,“几乎所有售楼处都这么做,毕竟安装一套人脸识别系统的成本可能不足2万元。”
■探因:区分客户少给优惠
“北京如今九成以上的售楼处都安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目的是用于区别客户。”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现在进入售楼处的客户,有的是看到企业宣传自行前往,即自然到访客户;有的是由链家等中介带上门的,即渠道客户。精准的人脸识别系统能帮助企业锁定身份,避免本场销售人员和中介人员互相扯皮。
“我就是签约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人脸识别了。”不久前刚在南四环某楼盘购买了一套商品房的王先生告诉记者,直到交定金前,销售人员才表明,虽然他是在经纪人陪同下签的约,但由于人脸识别系统记录到他曾主动到访过一次,因此不能享受2%的优惠,“两个价格相差近20万元。”
“对于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系统,绝大多数情况下看房人并不知情。”上述人士透露。一家名为“万店掌”的智能硬件商在其网站中直白地指出,在售楼处这样的环境下顾客肯定不会非常配合进行人脸采集,其开发的人脸识别系统,具备提高无感人脸识别率的方法,特别适合于售楼处。
■专家:私自采集涉嫌侵权
“数字密码可以更换,指纹密码至少有10个,可人脸只有一张,不可更换。”有网友忧心忡忡地留言。
售楼处标配人脸识别系统背后,人们更关注的还是被动接受人脸信息录入引发的隐私泄露风险。毕竟,技术应用与技术滥用之间,可能仅一墙之隔。
就在11月20日,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刚公布一则判决,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因单方面修改合同,要求市民郭兵改指纹为面部识别,存在违约,赔偿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共计1038元。这也被称为“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不过,这一案例并未裁定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人脸识别“越界”。
记者了解到,经过今年新冠疫情的考验,国内人脸识别系统的技术手段已大幅提升,即便是在火车站、地铁等大客流情况下,也能精准识别人脸,“不摘口罩识别”成为不少设备供应商标榜的亮点。但这也意味着今后消费者在售楼处等商业场所,被无感“盗取”人脸信息的概率越来越高。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