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打工人"自嘲背后也有坚韧与奋斗(2)
2020-10-28 13:56北京青年报浏览:次
原标题:“打工人”自嘲背后也有坚韧与奋斗
最近,“打工人”这个词火了,不仅有各种段子和表情包在网上流传,就连朋友之间聊天,可能都会先问候一句,“你好,打工人!”在这里,“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抑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
“打工赚不了几个钱,但多打几份工可以让你没时间花钱。早安,打工人!”“累吗?累就对了。早安,打工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打工人!”“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网友热传或自创的这些关于“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充满自嘲与宽慰,道出许多人的心声,很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特别是最初满怀梦想,最终受困于现实或只能接受现实的年轻人。
“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流行背后,是年轻人对某些职场现实的“吐槽”,对生活重担的调侃。想当初,刚入社会,年轻人普遍想“干一番事业”“拼一份前程”,然而,随着时间一步步往前推移,才发现现实总是沉重的,“干事业”“拼前程”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白领还是蓝领,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创业者,工作不一定就是干事业,但一定是打工——本质上仍是赚钱生活生存、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奶粉尿不湿、子女的教育等等。正因如此,“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能成功跨越各行各业的职业身份,形成一种共识,其实大家都是“打工人”。
对某些职场现实“吐槽”,对生活重担的调侃,从某种意义上讲,表明不少年轻人在自我认知上实现了觉醒,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年轻人最终要学会务实地工作与生活,多务实、少务虚才是年轻人常态化的前进方向。有人说,年轻人至少要将70%的精力用于务实,最多将30%的精力用于务虚。而多务实、少务虚的前提就是认清自己,构建一种实际的身份认同,不把时间与精力,过多地浪费在不切实际的憧憬与幻想上,从而对未来充满迷茫。
另一方面,在自我认知上觉醒,认识到大家都是“打工人”,有助于消除“职业鄙视链”,至少可减轻职业鄙视程度。正如网友所说,长期以来,人们喜欢把职业分为三六九等,工资低下,待遇不好,干苦活重活的群体才叫“打工者”,每天坐办公室、写代码、谈生意、开会议等群体才叫“为梦想奋斗”,甚至于金融从业者看不起程序员,程序员看不起门店导购。然而,“打工人”一词风行,不管是高管、码农还是建筑工,大家不分职业不分薪水,坦坦荡荡都是“打工人”,没有谁比谁更高贵,这是不是表明以前的职业偏见正在慢慢消散呢?
我们也要看到,“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也透露出“打工人”在沉重中的坚韧、在不甘中的奋斗、在平凡中的追求。比如,“老天爷不会辜负你每一滴汗水,它们都会体现在你老板的账户余额里。早安,打工人!”“打工人,与生活负隅顽抗,与老板据理力争,与客户百般耐心沟通,与周一的闹钟搏斗,顽强不屈的意志天地可鉴。”这些段子传递出,虽然人在打工,却不卑不亢,透露出一种自嘲式的坚韧,相比于佛系、丧文化,它带有更积极的乐观主义色彩。
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每一个平凡的“打工人”就是如此。除了对“打工人”的自嘲予以倾听、理解,也要意识到,工薪收入者既是劳动人口结构的主体部分,也是社会运转的中流砥柱,“打工人”需要得到切实的保障与支持、关切和关怀,他们才能带着坚韧与奋斗,坚定地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责任编辑:刘晓方)
最近,“打工人”这个词火了,不仅有各种段子和表情包在网上流传,就连朋友之间聊天,可能都会先问候一句,“你好,打工人!”在这里,“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劳动的人的统称。无论是在工地搬砖的工人,还是坐在办公室“996”的白领,抑或是中层领导、创业者,都可以自称“打工人”。
“打工赚不了几个钱,但多打几份工可以让你没时间花钱。早安,打工人!”“累吗?累就对了。早安,打工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打工人!”“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网友热传或自创的这些关于“打工人”的段子和表情包,充满自嘲与宽慰,道出许多人的心声,很容易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特别是最初满怀梦想,最终受困于现实或只能接受现实的年轻人。
“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流行背后,是年轻人对某些职场现实的“吐槽”,对生活重担的调侃。想当初,刚入社会,年轻人普遍想“干一番事业”“拼一份前程”,然而,随着时间一步步往前推移,才发现现实总是沉重的,“干事业”“拼前程”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白领还是蓝领,无论是上班族还是创业者,工作不一定就是干事业,但一定是打工——本质上仍是赚钱生活生存、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奶粉尿不湿、子女的教育等等。正因如此,“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能成功跨越各行各业的职业身份,形成一种共识,其实大家都是“打工人”。
对某些职场现实“吐槽”,对生活重担的调侃,从某种意义上讲,表明不少年轻人在自我认知上实现了觉醒,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方面,年轻人最终要学会务实地工作与生活,多务实、少务虚才是年轻人常态化的前进方向。有人说,年轻人至少要将70%的精力用于务实,最多将30%的精力用于务虚。而多务实、少务虚的前提就是认清自己,构建一种实际的身份认同,不把时间与精力,过多地浪费在不切实际的憧憬与幻想上,从而对未来充满迷茫。
另一方面,在自我认知上觉醒,认识到大家都是“打工人”,有助于消除“职业鄙视链”,至少可减轻职业鄙视程度。正如网友所说,长期以来,人们喜欢把职业分为三六九等,工资低下,待遇不好,干苦活重活的群体才叫“打工者”,每天坐办公室、写代码、谈生意、开会议等群体才叫“为梦想奋斗”,甚至于金融从业者看不起程序员,程序员看不起门店导购。然而,“打工人”一词风行,不管是高管、码农还是建筑工,大家不分职业不分薪水,坦坦荡荡都是“打工人”,没有谁比谁更高贵,这是不是表明以前的职业偏见正在慢慢消散呢?
我们也要看到,“打工人”段子和表情包也透露出“打工人”在沉重中的坚韧、在不甘中的奋斗、在平凡中的追求。比如,“老天爷不会辜负你每一滴汗水,它们都会体现在你老板的账户余额里。早安,打工人!”“打工人,与生活负隅顽抗,与老板据理力争,与客户百般耐心沟通,与周一的闹钟搏斗,顽强不屈的意志天地可鉴。”这些段子传递出,虽然人在打工,却不卑不亢,透露出一种自嘲式的坚韧,相比于佛系、丧文化,它带有更积极的乐观主义色彩。
罗曼·罗兰曾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每一个平凡的“打工人”就是如此。除了对“打工人”的自嘲予以倾听、理解,也要意识到,工薪收入者既是劳动人口结构的主体部分,也是社会运转的中流砥柱,“打工人”需要得到切实的保障与支持、关切和关怀,他们才能带着坚韧与奋斗,坚定地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