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PC版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首份央企问题清单曝光(2)

2020-05-12 20:23法制日报浏览:

  2018年对山东省督察“回头看”时,督察组指出济南裕兴化工有限公司违法堆存、倾倒红石膏问题后,2019年7月,这家公司将厂区堆存的60余万吨红石膏进行清理,但督察组随机抽查8家处置企业发现,7家没有规范储存场地,1家合同企业尚不具备处置能力,污染治理沦为污染转移。广西蓝星大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旧堆场仍堆存红石膏约370万吨,远超设计库容且未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措施。
  “贵州天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渣场问题整改工作中弄虚作假,故意隐瞒渣场未按标准建设防渗设施的事实。”督察发现,该企业钡渣未经任何处置或检测,直接送入渣场填埋,被填埋的钡渣浸出液钡及其化合物平均浓度高达2000毫克/升,超过入场填埋标准的12倍。
  五矿集团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督察组表示,2017年五矿有色多家下属企业被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点名通报,2018年湖南有色化学需氧量超总量排放,南昌硬质合金公司环保问题一直未整改,但在考核中均没有体现;鲁中矿业内部业绩考核不仅不考核环保,反而对矿山超采行为给予奖励。
  2016年中央对江西省开展环保督察期间,督察组收到群众关于五矿稀土旗下的红金稀土异味扰民问题举报5起,但这家企业仅对1个萃取车间进行整治,其余3个车间废气扰民问题至今没有解决。2018年6月这家企业列入搬迁计划后,干脆彻底搁置废气治理改造工作,仅在萃取槽设置水封以应付督察检查。
  据督察组介绍,按照第一轮督察整改要求,2017年底前五矿铜业熔炼分厂低空排放污染和废渣积存问题应当整改到位。2018年8月28日,在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湖南省开展“回头看”督察前夕,五矿铜业不在整改问题上想办法,而是强调要做好迎检过关预案,争取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兜底”。
  督察组说,营口中板公司球团竖炉和132平方米烧结机烟气超标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为骗取荣誉称号,营口中板公司隐瞒因环境违法行为被处罚26次的事实,虚假填报申报材料,制造大气污染物连续稳定达标排放的假象,并于2019年7月被国家有关部门纳入“绿色工厂公示名单”。
  企业集团总部责任不可推卸
  从具体情况看,两家企业违法违规问题大多出在下属企业。但是,督察组认为,两家企业集团总部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督察组明确指出:“五矿集团对下属企业环境问题整改跟踪督办不力。”其中,郴州钻石钨公司废气无组织排放严重,异味扰民问题突出,大量危险废物长期露天堆放。当地多次责令整改,但始终没有解决。集团公司在整改不到位的情况下就向郴州市政府反馈已完成整改任务。
  督察组指出,五矿集团对下属企业环保考核问责也多流于形式,长期以来环保工作仅占业绩考核权重的2.5%,2019年甚至规定除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外,环境问题最多只能扣2分。
  “五矿集团为进入稀土领域,明知赣县红金公司产能批建不符仍完成收购;放任赣县红金、定南大华等企业未批先建,在污染治理不到位的情况下,多次向其下达超过环评批复产能的生产任务指标。”督察组说,“五矿集团对下属企业上报的总量减排数据仅作简单审核,对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关注不多。”
  中冶公司对所属葫芦岛锌业公司从控股转为参股后,就将该公司排放的约8508吨二氧化硫当作集团公司的减排量,占2016—2018年全集团二氧化硫总减排量的95%。督察组说,五矿集团整个集团二氧化硫减排沦为数字游戏。
  “集团总部仅有1人专职负责环境管理工作,蓝星、农化、橡胶、昊华、新材料等所属二级公司的安全环保部于2018年12月才成立。”在督察组看来,中国化工的企业主体责任也没有落实到位。
  督察组透露,2013年以来,中国化工下属企业因生态环境违法违规问题被处罚高达287次,但“集团公司对这些情况普遍不了解、不掌握,仅对上报的36次处罚案件进行考核扣分,对于层层瞒报漏报行为未组织纠正和查处”。督察组说,2018年12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公开通报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柴油、编造虚假材料对抗督察等问题,中国化工没有组织调查核实,直至第二轮督察进驻后才临时开展调查问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