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首份央企问题清单曝光(3)
2020-05-12 20:23法制日报浏览:次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首份央企问题清单曝光
五矿集团中国化工下属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亟待整改
2015年以来,仅辽宁、江苏、湖南等11个省(区)生态环境部门就对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矿集团)下属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处罚120余次。
2013年以来,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化工)因生态环境违法违规问题被处罚高达287次。
如果不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公开指出,确实无法相信,这些问题居然出在中央企业。
2019年7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首次进驻五矿集团和中国化工,对这两家中央企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生态环保督察。
今天,中央第七、第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公开了对这两家央企的督察情况。从督察组公开的问题看,两家企业虽然是央企,但两家企业特别是其下属企业生态环保违法违规问题不能小觑。
督察组明确指出,两家企业生态环保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企业经营发展之中。督察组要求,两家企业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责任追究,对失职失责问题,按有关规定严肃、精准、有效问责。
两家集团下属企业环境违法严重
五矿集团以及中国化工作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首次进驻的企业,督察组到底查出了哪些问题备受关注。
首先看五矿集团。督察组点了一堆违法问题。其中,五矿集团下属鲁中矿业在明令禁止的情况下,仍采用崩落法采矿,导致矿区出现11公顷的塌陷地块。中冶陕压重工设备公司、湖南有色集团公司、衡阳水口山金信铅业公司等企业甚至不接受、不配合地方监管。
不仅如此,五矿稀土下属的定南大华公司偷排化学需氧量超标10余倍的工业废水,被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暗查发现。第二轮督察进驻期间,这家企业仍在偷排废水。南昌硬质合金公司私设偷排口,偷排废水化学需氧量浓度高达396毫克/升,氧化钨车间长期直排含氨尾气。
对于中国化工,督察组明确指出:“中国化工部分下属企业环境守法意识淡薄,2013年以来有65家生产经营企业因环境违法问题被行政处罚。”其中,济南裕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蓝星石油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等企业因为环境违法问题分别受到地方行政处罚40次、30次和14次。
同时,一些企业甚至屡屡冲破法律底线、漠视地方监管,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因为环境违法违规问题先后被行政处罚9次,累计处罚金额达219万元,但这家企业拒不缴纳罚款,并试图向第三方环保工程公司转嫁行政处罚责任。2018年6月,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抗拒生态环境部组织的蓝天保卫战现场检查,在检查人员表明身份并出示执法证件后,仍然拒绝接受检查。
此外,中国化工油气股份有限公司纵容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等5家下属企业大肆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柴油,仅2018年就对外销售80余万吨,硫分最高超标985倍。四川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污水长期超标排放,直接进入长江支流。
2013年以来,安道麦股份有限公司荆州生产基地外排废水超标34次,其中总磷最高超标297倍,厂界臭气超标3次。督察组说,去年1月,这家企业为掩盖将部分污水混入雨水偷排环境的违法事实,连续3次拖延、阻挠地方环境执法检查。第二轮督察期间,这家企业异味扰民问题依然突出,群众反应十分强烈。
有些违法问题第一轮督察已曝光
事实上,这两家央企特别是下属企业的生态环境违法问题,有的早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对地方进行督察时就已经被曝光。但是,直到第二轮督察直接进驻两家企业,第一轮督察时发现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整改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
据督察组介绍,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公开反馈意见中,涉及中国化工所属企业6家。“中国化工一直没有组织推动整改工作,导致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和假装整改问题多见。”督察组说,其中,黑龙江昊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按督察整改方案要求及时清理5.9万吨电石渣并将土地恢复原貌,而是采取“污染搬家”方式将电石渣转移至厂区内堆存,且无任何防渗措施。
五矿集团中国化工下属企业环境违法问题亟待整改
2015年以来,仅辽宁、江苏、湖南等11个省(区)生态环境部门就对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矿集团)下属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处罚120余次。
2013年以来,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化工)因生态环境违法违规问题被处罚高达287次。
如果不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公开指出,确实无法相信,这些问题居然出在中央企业。
2019年7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首次进驻五矿集团和中国化工,对这两家中央企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生态环保督察。
今天,中央第七、第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公开了对这两家央企的督察情况。从督察组公开的问题看,两家企业虽然是央企,但两家企业特别是其下属企业生态环保违法违规问题不能小觑。
督察组明确指出,两家企业生态环保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企业经营发展之中。督察组要求,两家企业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责任追究,对失职失责问题,按有关规定严肃、精准、有效问责。
两家集团下属企业环境违法严重
五矿集团以及中国化工作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首次进驻的企业,督察组到底查出了哪些问题备受关注。
首先看五矿集团。督察组点了一堆违法问题。其中,五矿集团下属鲁中矿业在明令禁止的情况下,仍采用崩落法采矿,导致矿区出现11公顷的塌陷地块。中冶陕压重工设备公司、湖南有色集团公司、衡阳水口山金信铅业公司等企业甚至不接受、不配合地方监管。
不仅如此,五矿稀土下属的定南大华公司偷排化学需氧量超标10余倍的工业废水,被当地生态环境部门暗查发现。第二轮督察进驻期间,这家企业仍在偷排废水。南昌硬质合金公司私设偷排口,偷排废水化学需氧量浓度高达396毫克/升,氧化钨车间长期直排含氨尾气。
对于中国化工,督察组明确指出:“中国化工部分下属企业环境守法意识淡薄,2013年以来有65家生产经营企业因环境违法问题被行政处罚。”其中,济南裕兴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蓝星石油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等企业因为环境违法问题分别受到地方行政处罚40次、30次和14次。
同时,一些企业甚至屡屡冲破法律底线、漠视地方监管,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因为环境违法违规问题先后被行政处罚9次,累计处罚金额达219万元,但这家企业拒不缴纳罚款,并试图向第三方环保工程公司转嫁行政处罚责任。2018年6月,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抗拒生态环境部组织的蓝天保卫战现场检查,在检查人员表明身份并出示执法证件后,仍然拒绝接受检查。
此外,中国化工油气股份有限公司纵容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等5家下属企业大肆违法生产销售不合格柴油,仅2018年就对外销售80余万吨,硫分最高超标985倍。四川自贡鸿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蓝星星火有机硅有限公司等生产企业污水长期超标排放,直接进入长江支流。
2013年以来,安道麦股份有限公司荆州生产基地外排废水超标34次,其中总磷最高超标297倍,厂界臭气超标3次。督察组说,去年1月,这家企业为掩盖将部分污水混入雨水偷排环境的违法事实,连续3次拖延、阻挠地方环境执法检查。第二轮督察期间,这家企业异味扰民问题依然突出,群众反应十分强烈。
有些违法问题第一轮督察已曝光
事实上,这两家央企特别是下属企业的生态环境违法问题,有的早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对地方进行督察时就已经被曝光。但是,直到第二轮督察直接进驻两家企业,第一轮督察时发现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整改甚至出现弄虚作假的情况。
据督察组介绍,在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公开反馈意见中,涉及中国化工所属企业6家。“中国化工一直没有组织推动整改工作,导致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和假装整改问题多见。”督察组说,其中,黑龙江昊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按督察整改方案要求及时清理5.9万吨电石渣并将土地恢复原貌,而是采取“污染搬家”方式将电石渣转移至厂区内堆存,且无任何防渗措施。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