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PC版

全国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打响——让乡村告别“脏乱差”(2)

2020-05-05 16:08经济日报浏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涉及农民群众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尤其需要发动农民的主动性。去年,国务院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检查。今年3月份,6部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抓好大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大力加强整治。“最近我们还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随手拍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共同监督乡村环境问题。”何斌介绍,要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保障村民的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
  针对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的难题,江西省推行了“五定包干”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机制。该省芦溪县盯紧人居环境整治中的难点,从软件硬件两方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一方面,全面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按人均每年95元的标准投入运转资金,按服务人口3‰的标准聘用保洁人员881人,覆盖了所有村组以及农户房前屋后。另一方面,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连续三年开展碧水行动,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1套,日处理污水能力1.87万吨,实现了乡镇全覆盖。
  农村道路是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部分,其改善离不开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前段时间,中建路桥集团山东枣庄峄城区项目建设者在进行工程现场踏勘过程中,发现驻地所在峄城区后土河村的村道坑坑洼洼,非常狭窄,村民出行不便。项目部即派出技术人员与村里对接修路事宜并给予技术指导,确定施工方案后协调人员、施工机械进场整修,投入16万多元,帮村里平整、翻新了道路。村民们感慨,田畴更绿了,村庄更美了,行路更方便了。
  重点推进厕所革命
  行路、如厕、环境、村容……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有个环节一直是格外受到人们关注的所在——厕所。厕所是最基础的民生。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所高级工程师沈玉君认为,厕所不卫生、不方便、不能用、用不上,成为当前农民生活质量不高的突出表现,也是不少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农二代不愿回农村、城里人不愿去农村旅游的影响因素。农村改厕是一场革命,改变的是农民的传统习惯,给予的是更体面的生活。
  农业农村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办公室副主任王磊介绍,农村厕所革命一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这两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推进农村改厕,推动有条件的农村普及卫生厕所,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0%。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分区域精准推进。目标是到今年底,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
  进村先找排污口,入户必看化粪池,询问农户厕所改造补了多少钱,吸污车多久清掏一次……“农村厕所改造不是建起来就完了,这只是第一步,还要用起来、管起来。”全国政协委员余欣荣长期从事农业农村管理工作,他调研发现,有的地方没有建设化粪池或配套污水管网,农户家虽然厕所改好了,但将粪污直接排到了室外,家里干净了,村庄公共环境却污染了。有的地方没有粪污收集和处理的专业队伍,老百姓抽粪时不知道找谁。现在种地化肥用得多了,农家肥需求少了,有时单个农户很难为粪污找到出路。
  “要保障农村厕所建、管、护一体化发展。”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赵立欣表示,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加强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的有效衔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承包等多种形式,推行厕所粪污与农村生活污水等第三方环境治理,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探索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服务机制,确保厕具坏了有人修、管道堵了有人通、粪污满了有人掏。疫情防控期间,更要强化厕所粪污处理管控,没有经过处理或者处理后不达标的坚决不能还田。(记者 乔金亮)(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