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PC版

[工人日报]暴力伤医造成的撕裂,没人能独善其身

2019-12-27 09:57工人日报浏览: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信任是至关重要的桥梁。疾病面前,我们必须认清,只有医生才是最专业、最可靠的力量,医生与患者永远都应该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据12月25日《新京报》报道,12月24日,北京民航总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杨文遭患者家属刺伤颈部,经抢救无效去世。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中国医师协会表示对暴行出离愤怒,呼唤社会呵护医生。国家卫健委相关人员表示,这种伤害医生的严重刑事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这起暴力伤医致死案件尚在调查中,不管什么原因,都不是伤医、杀医的借口。“医生在救你家属的命,你却要了医生的命!”网友的跟帖戳中很多人的泪点,大家为逝去的医生感到心痛和哀伤。 
  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不时发生,造成了若干医护人员伤亡的惨剧。其中,有“一言不合”“一时激愤”的原因,有“排队2小时看病5分钟”的患者焦虑心理,有患者及家属对医学力量的不现实期待等,这些都可能引发口角甚至暴力行径。同时,也有异地就医政策不够完善、过度检查等加重看病难、看病贵的因素掺杂其中。种种因素最终导致的医患之间的信任裂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一大痛点。 
  事实上,不少人对暴力伤医事件所造成的显在或潜在的恶劣后果,并没有清醒认识。除了被伤害的医护工作者本人之外,暴力伤医事件严重伤害着医护人员这个群体的职业安全与尊严。接二连三的伤医事件,让很多医护人员整日胆战心惊、草木皆兵,不少医院专门配备大量安保人员,这无疑也增加了医院的经营成本。 
  还有,一些医生选择转行,一些医生选择“明哲保身”的工作方式,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不再收治病人,或选择最保守的治疗方法来规避麻烦。长此以往,医护工作者不敢创新,不敢尝试新技术、新手段,将给医学事业的发展带来多少潜在的损失和隐患? 
  不仅如此,暴力伤医事件屡发也在伤害着医学教育事业的未来,将影响未来医护群体的数量和结构。“不让我的孩子学医从医!”网友的跟帖是气愤之语,但近年来医学院对高考考生的吸引力在下降,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这个行业的未来令人担忧。如果医生成为高危职业,从业者减少,未来医护人才缺口进一步变大,那么我们找谁看病?找谁救命? 
  不妨琢磨一道简单的算术题: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各类医生缺口少则十几万,多则二三十万,如全科医生缺口达18万人,麻醉医生缺口达33万人。那么,每少一个医生,就等于又多了成千上万病患得不到及时诊治。这“成千上万”中,很有可能就包括你我。 
  暴力伤医造成的信任撕裂,导致医疗生态的恶性循环。置身其中,谁能独善其身? 
  为保护医务工作者,早在2013年,原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联合发文,要求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发生在医院的恶性涉医事件。2014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等五部委发出了《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刑法修正案(九)》也将“医闹”入刑。 
  缓解医患紧张局面,需要我们共同行动。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信任是至关重要的桥梁。多一些信任,少一点戒备——疾病面前,我们必须认清,只有医生才是最专业、最可靠的力量,医生与患者永远都应该是一个战壕中并肩作战的“战友”。(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