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元学搭讪 学员诉老师涉“PUA”(2)
2019-12-03 10:15新京报浏览:次
被告:教授课程为挽救原告
作为被告的顾先生在法庭上准备了大量的证据,他将印有“北京大学”字样的红色毕业证和自己反对“PUA”的文稿向法庭展示。顾先生称,自己在北京大学毕业后,曾经在不少大规模房地产公司工作过,从2010年左右开始教授搭讪技巧。2013年,创办关于人际关系交流的个人网站。“很多人内心很闭塞,因为小时候家里和同学的压力,不能正常和别人交流”。顾先生说,自己有一部分学员年龄在36岁左右,却没有过恋爱经验,自己的课程是帮助这部分人解决社交问题。
顾先生认为原告陶先生的指控是“无稽之谈”。他表示,陶先生在参与自己的课程前,已经违反了社会公德心,学习了两三年“PUA”课程,“我在试图挽救他,我拍了一个纪录片,名称《觉醒》……我十多年的经验,就是为了反对‘PUA’,我是‘PUA’的死对头!”顾先生称,陶先生来找自己的目的是想找个女朋友,而陶先生却将自己起诉,这种行为属于“恩将仇报”。顾先生表示,陶先生本人从事“PUA”多年,自己想通过授课来挽救他,因此不同意陶先生的诉讼请求。
由于顾先生不同意调解,法庭宣布休庭,并未当庭宣判。
■ 焦点
被告称原告报名为“偷师”
法庭上,陶先生反复强调自己参与顾先生课程,是出于结婚目的。同时,他承认自己在接触顾先生前,曾经研究过“PUA”,但目的也是希望能借此找到女朋友。参与顾先生培训后他发现,顾先生教授的理论与“PUA”并没有不同。
“他承诺我3到7天找到女朋友!”陶先生说。
“他是找到了,是我学员里效果最好的一个!”顾先生马上反驳。
对此法官向双方询问:“找到一个女朋友的标准到底是什么?你们怎么判断找到了一个女朋友?”
陶先生表示,自己是以结婚为目的交女朋友,而顾先生教授自己的技巧是以牵手、拥抱和上床为目的。
陶先生说,每次授课场合由顾先生决定,一般选择在人多的场合。顾先生会怂恿他:“看,那个女孩!赶紧上!”随后,陶先生会按照顾先生教授的,先夸女孩身上某个东西挺好看,或者临时找个话题搭讪,然后要求加微信,顾先生此刻在现场跟拍。“开始提高了我的自信心,但后来发现这无非就是给人洗脑,通过概率与女生搭讪”。陶先生说。
“他之前搭讪过500多人,都没成功,在我这里几天就找到了女朋友。”顾先生说,每个人对找女朋友的标准不同。他认为成功地帮助陶先生找到了女朋友,两人成功牵手并发生了两性关系。
顾先生认为,自己是教授正常的交往规律,而“PUA”则是通过一些假包装对他人进行欺骗。在法庭上,顾先生认为陶先生才是真正的“PUA”,到自己这里进行“偷师”。
对于是否交到女朋友,陶先生表示,他只是在顾先生教授下与女生吃过三次饭,但他按照顾先生教授的理论,对女生采取肢体上的强制动作,比如拥抱等,就遭到了女生的反感,目前,陶先生已经没有与女生进一步发展,自己还是没有女朋友。(记者 王巍)(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