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广告市场乱象重重 祛除顽疾需改变规制模式(4)
吴之如/漫画
打开手机App,浏览各大网站主页,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广告。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让广告不再局限于广播、电视、报刊等载体,同时让广告突破了地域和空间的局限,以更加便捷、快速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似乎只要存在网络,广告就有办法出现。
据了解,互联网广告已成为广告客户的主要投放方式之一,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广告市场。根据数据预测,未来几年,互联网广告总收入将以11.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2019年达到近600亿美元,并在2022年达到800亿美元。国内互联网广告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与庞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相伴而生的,是互联网广告市场呈现的种种乱象,其中的复杂生态不仅束缚着整个广告行业的健康发展,也给不少网民带来了烦恼和焦虑。
互联网广告市场乱象重重
对于赵女士而言,她新近的烦恼是刚刚跨入初三不久的孩子时常面临低俗广告的冲击。“一些衣着暴露的游戏广告经常出现在一些学习App和游戏界面中,有时候孩子上网查资料也会弹出一些内容低俗的广告。孩子正值青春期,处于对两性认知的一个关键阶段,我很担心这种广告会给孩子的心理和成长带来不利影响。”赵女士告诉记者。她还表示,游戏中的广告还可以通过尽量避免让孩子少玩游戏来减少接触,但使用学习App和上网查资料是必须的,没法避免。“也不敢特意提醒孩子不要去看那些广告,害怕本来人家没留意,我这一提醒,他反倒留心了。”
赵女士所担心和反感的低俗广告只是互联网广告市场诸多乱象中的一种。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地方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治理互联网广告市场的诸多乱象。今年3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广告整治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2019年的互联网广告整治工作。其中明确指出,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严肃查处涉及导向问题、政治敏感性、低俗庸俗媚俗或者社会影响大的互联网违法广告。要以社会影响大、覆盖面广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平台为重点,突出移动客户端和新媒体账户等互联网媒介,针对医疗、药品、保健食品、房地产、金融投资理财等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虚假违法广告,加大执法力度,压实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着力祛除互联网广告市场“顽疾”。记者发现,这些要求与2018年发布的互联网广告整治重点基本一致。
而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2018年互联网违法广告典型案例以及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整治重点来看,各级监管机关基本上都剑指虚假广告和低俗广告。在2018年公布的30起典型案例中,互联网虚假广告主要集中在医疗、药品、保健食品、房地产、金融投资理财等领域。有关保健食品的广告主要表现为夸大产品功效,宣称产品具有某些特定功能;在医疗方面,主要为夸大宣传医疗器械的治疗作用和功能,广告用语不规范等违法行为;而关于房地产和金融投资理财的广告则突出表现为在广告中给予升值或者投资回报承诺。
除了以上违法行为较为集中的领域,互联网广告有时还喜欢和迷信“做朋友”。比如,在北京言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发布的含有迷信内容的违法广告一案中,当事人在其自设网站多次发布“经过正统开光的本命佛守护神,长期佩戴能够清除负能量,使佩戴者改善跌宕起伏的运势,摆脱诸事不顺的厄运,化解流年凶灾,财源滚滚来”“对于家庭不和,破财,夫妻感情不和离婚等,本命佛也是必须的选择”等迷信色彩的广告内容。监管机关认为,当事人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第9条的规定,含有迷信内容,该文化传播公司最终被责令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并处罚款50万元。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