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PC版

如何看待区域协调发展:着眼大棋局 落子更精准(3)

2019-08-26 16:07人民日报浏览:

  清除壁垒,创新机制,区域协调发展还需添助力
  张燕参加的课题研究得出这样一组数据:2018年,我国仍有18个省份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水平。这18个省份总人口超过全国一半,内需占全国42%,整体城镇化率仅为53%。如果将其城镇化水平提升至60%,将促进500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释放2万亿元的内需空间,直接提高全国GDP年均增速0.5个百分点。
  “通过加快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仍处于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的省份有望继续释放大量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这将对我国扩大内需形成重要推动作用。”张燕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要打破各种壁垒。
  当前,西部铁路密度和等级公路密度,以及互联网普及率,仍落后于东部。在采访中,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基础设施差距是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一道坎。“东部不少农村都通高速路了,我们现在部分村屯的路还是砂石路。大雨一冲就垮,物流、旅游都发展不了。”广西德保县县委书记石永超建议,国家应继续加大对偏远落后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持力度。
  此外,还要让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起来。
  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地跨上海金山与浙江平湖,是中国第一个跨省份、一体化发展的融合创新实践区。嘉兴华悦包装用品有限公司2016年从上海搬来,生产面积扩大了,还升级为“智慧工厂”,今年全年销售额有望达到进驻园区第一年的4倍。
  “过去,为了招商引资,难免各自为战。现在是科技城一盘棋,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运营,发挥各自优势,招商效率、亩均产值都大幅提升。”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学斌坦言。
  “增强发展在空间上的均衡性,就要破解生产要素流动中所遇到的体制性障碍,消除区域市场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高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配置效率。”侯永志说,应更加注重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维护全国统一市场的公平竞争,防止出现底线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
  市场解决不了的,政府该出手时就得出手,建立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区域联动机制,使区域间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水平等更加平衡。
  如何让欠发达地区的人民更多地分享发展的成果?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生态补偿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靳乐山认为,为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真正转化,让贫困人口从生态保护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生态补偿机制仍需完善。“提供生态保护的地区有要求生态补偿的权利,生态受益地区有生态补偿的义务。”靳乐山介绍,去年我国财政补偿资金85%落到中西部地区。“应进一步强调将生态补偿资金和项目向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倾斜,促进生态补偿机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平衡作用。”(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