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PC版

如何看待区域协调发展:着眼大棋局 落子更精准(2)

2019-08-26 16:07人民日报浏览:

  今年一季度,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同比增长6.1%、2.4%、5.3%。其中,辽宁当季民间投资增长1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9个百分点,东北全面振兴步稳蹄疾。
  东西南北中纵横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区域发展差距正逐渐缩小。党的十八大以来,按不变价格计算,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为7.2%、8.2%、8.5%和6.1%,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领先于东部地区。人均最高的东部和最低的西部之间的相对差值,从2003年的高峰值2.5倍逐渐缩小到2018年的1.8倍。
  “立足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重大国家战略,将不同区域板块和横跨东中西、连接南北方、沟通国内外的重要轴带相耦合,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协同性不断增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说。
  扩大内需,提升供给,区域协调发展拓宽新空间
  去年4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相继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在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为何如此密集地召开高规格的区域发展座谈会?区域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有何意义?
  ——区域协调发展,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拓展市场空间的内在要求。
  出口受限,新市场从哪里挖掘?
  向内看,回旋余地巨大。西部有道“二七”考题:“地盘”约占国土面积的70%,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5%。广西南宁的人均GDP仅相当于江苏南京的1/3。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对稳投资形成重要支撑。
  “作为发展中国家,区域、城乡发展存在差距,而差距正是潜力所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说。从区域协调入手,实现不平衡不充分局面的深层次“破题”,夯实经济增长的协同性、整体性,我国经济发展才能韧性更足。
  向外看,合作空间广阔。亚吉铁路开通运营、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通车,马来西亚关丹深水港码头正式开港……“一带一路”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也为我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根据世界银行6月发布的报告,“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实施可使全球贸易增加6.2%,沿线经济体贸易增加9.7%,全球收入增加2.9%。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文章认为,中国“一带一路”构想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平台,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一旦变成现实,将构建起世界跨度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
  ——区域协调发展,是挖掘发展潜力、培育增长动能的关键一招。
  外需疲弱,扩大内需从何处入手?
  促进高品质消费,需借助区域协调发展。中国有近14亿人口,超过全球发达经济体人口总和,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据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十四五”时期,通过建设强大的区域一体化市场,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将形成一个近5亿人口的中高端消费市场,对我国扩大消费需求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形成重要引领。
  保障高质量供给,要乘区域协调发展的东风。“我们需要促进高端生产要素集聚,打造拥有高端制造能力的区域板块。使我们在面对外部复杂形势的情况下,可以保证中高端产品的充分供应。”侯永志分析,东北地区完全可以借助东北振兴的东风,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张燕认为,一流湾区往往在带动经济增长、引领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粤港澳三地深度合作,联手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粤港澳大湾区将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