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销售乱象:第三方违规代销还是前员工“飞单”?(5)
2019-07-03 11:20新京报浏览:次
为了治理冒名现象,2018年12月,各地银保监局筹备组向辖区内信托公司发布《关于不法分子冒用信托公司名义进行线上诈骗风险提示的通知》,指出彼时有不法分子在微信群中发布二维码,诱使金融消费者在扫描后进入该平台下载以假乱真的信托公司APP,并以此诈骗投资者钱财,信托公司需提交自查报告。
最新的消息是,2019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向各地银保监局发布了关于信托公司通过第三方互联网机构违规引流资金信托产品风险提示的函件,提到有少数信托公司违反了《中国银保监会信托部关于不法分子冒用信托公司名义进行线上诈骗风险提示的函》的要求,通过第三方互联网机构引流。
针对销售过程中的夸大收益行为,《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等多份文件规定,信托公司不得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者保证最低收益。
对上述乱象应该如何治理和防范?一位信托公司人士介绍称,目前行业没有统一的治理方案,基本都是各家公司发现被冒名自己处理。除此之外,银保监会近年不断下达要求,让信托公司加强对投资者宣传教育,打击非法集资。
另一位信托业内人士表示,治理存在难度,投资者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辨别一个项目的真实性,打公司客服电话最为直接,或与信托公司销售人员取得联系,获取经信托公司盖章的合同。“中信登上线后会公示所有备案产品,投资者可以在该系统查询确认合同,同时通过一些正规金融机构渠道认购产品。”(程维妙 王全浩)(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