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
PC版

把乡村建成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2)

2019-02-24 18:33经济日报浏览: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吉蕾蕾
  核心提示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被列为今明两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
  一方面,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转向面上推开,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另一方面,要加快补齐农村路、电、水、房、网等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对一些硬任务作出了顶层设计和重要部署。其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被列为今明两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
  2018年,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启动实施,各地全力实施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农村发展呈现出了新气象,也产生了一些典型性、示范性的做法。比如,河南把157个县(市、区)划分成一二三类,分类分区域推进整治;2003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浙江省,如今,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70%,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8.6%。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之年。现阶段,我国发展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直观的体现是人居环境和农村基础设施与城市差距大,如厕难、环境脏、水质差、路不通、快递送不到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也是推进乡村建设的主要抓手。
  目前,我国城乡人口流动较大,总体上还是农村人更向往城市生活。近年来,一些地区过度强调经济发展,忽略了环境保护,导致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脏乱差”问题突出,农民群众反映强烈。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也是农民反映强烈的民生痛点,是农村人口和资本不断流向城市的重要因素。
  评价一个村庄美不美,首先要看这个村庄是否干净、整洁,人居环境是重要衡量标准。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农村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支撑农村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真正富起来。这就需要为农民修好进村公路、搭好创业就业平台、做好现代科技服务、提供农业技术培训等,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确保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同时,要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强农村饮水、道路、用电、住房、物流、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这就意味着,一方面,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典型示范转向面上推开,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中国各地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还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注重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还要同当地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
  另一方面,要加快补齐农村路、电、水、房、网等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民群众不仅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而且要把乡村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让农民与市民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