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传承、活化:多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春节焕发光彩(2)
2019-02-06 14:51新华社浏览:次
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题:创新、传承、活化:多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春节焕发光彩
新华社记者林苗苗、袁军宝、刘巍巍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多地节庆活动中记者发现,传统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通过春节走近公众,在不断地创新、传承、活化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北京:传统年画在春节“焕发新生”
大年初一一早,在北京一得阁艺术中心举办的“年画重回春节”展览上,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年画项目的各地年画纷纷亮相。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添麟和王添麒一边饶有兴趣地欣赏门神、灶王爷年画,一边不时向父母提出各种问题。
“之所以选择来文化气息浓郁的年画展览,是希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小感受传统文化的回归。现在学校教育也很重视对孩子进行国学等传统文化熏陶。”孩子们的父亲王先生说。
一位中年女士正在用手机认真地拍摄,她向记者介绍:“我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想拍一些素材回去讲课用。现在考试中也经常涉及年画、书法等传统文化内容,学生们也很感兴趣,很多学生书法写得可漂亮了。”
“年画重回春节”展览的主策展人、恭王府博物馆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孙冬宁说,中国传统年画是传统文化传承活化的重要载体,“年画重回春节”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对传统年俗回归的期盼,是无数中国人乡愁的载体,希望年画能重新回归春节,让传统文化在传承活化中焕发新生。
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刷屏”城市
在江苏苏州,传统年画“刷屏”城市。桃花坞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随着时间推移和生活方式变迁,年画已经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是年画作为苏州的传统文化艺术,一直受到保护和重视。
在苏州举办的《说“年”品“画”——己亥年春节“南桃北柳”古版年画展》上,71件年画作品中有20多件是原苏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高福民收藏的作品。
高福民说,张贴年画曾是辞旧迎新不可缺少的习俗。要让传统文化在新春佳节重新兴起,融入当代生活,不光要考虑传承问题,还要多途径进行传播。
记者在苏州走访发现,在平江路、山塘街道路旁,在商场内、地铁里和公交车上,很多地方都张贴着桃花坞年画的绚丽海报。
苏州市民黄健说:“传统文化也可以‘燃’起来,整个姑苏城都被桃花坞年画’刷屏’了。孩子们还有机会亲自体验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耳濡目染之间,桃花坞年画距离现实生活不再遥远。”
据了解,苏州市政府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并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研究、开发,并成立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研究所,开办相关研修班等。
山东:多种非遗活动构成文化大餐
从年画、皮影、剪纸、刻瓷,到胶州秧歌、茂腔……在孔孟之乡山东,“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已于近日启动,为人们送上文化大餐。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李国琳介绍,今年“非遗月”期间山东全省将开展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共685项。
年画可以送出一座城市的温暖。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了“年画重回春节 爱心温暖城市”公益活动,将传统年画送给环卫工人、公交员工、公安交警等春节坚守一线的劳动者,以及养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机构,预计将送出3000套年画。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多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吉祥喜庆之意。希望借此增强年俗活动的仪式感,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科科长裴涛说。
新华社记者林苗苗、袁军宝、刘巍巍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多地节庆活动中记者发现,传统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通过春节走近公众,在不断地创新、传承、活化中丰富着人们的文化生活。
北京:传统年画在春节“焕发新生”
大年初一一早,在北京一得阁艺术中心举办的“年画重回春节”展览上,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年画项目的各地年画纷纷亮相。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添麟和王添麒一边饶有兴趣地欣赏门神、灶王爷年画,一边不时向父母提出各种问题。
“之所以选择来文化气息浓郁的年画展览,是希望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从小感受传统文化的回归。现在学校教育也很重视对孩子进行国学等传统文化熏陶。”孩子们的父亲王先生说。
一位中年女士正在用手机认真地拍摄,她向记者介绍:“我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想拍一些素材回去讲课用。现在考试中也经常涉及年画、书法等传统文化内容,学生们也很感兴趣,很多学生书法写得可漂亮了。”
“年画重回春节”展览的主策展人、恭王府博物馆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孙冬宁说,中国传统年画是传统文化传承活化的重要载体,“年画重回春节”不只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对传统年俗回归的期盼,是无数中国人乡愁的载体,希望年画能重新回归春节,让传统文化在传承活化中焕发新生。
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刷屏”城市
在江苏苏州,传统年画“刷屏”城市。桃花坞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随着时间推移和生活方式变迁,年画已经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是年画作为苏州的传统文化艺术,一直受到保护和重视。
在苏州举办的《说“年”品“画”——己亥年春节“南桃北柳”古版年画展》上,71件年画作品中有20多件是原苏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高福民收藏的作品。
高福民说,张贴年画曾是辞旧迎新不可缺少的习俗。要让传统文化在新春佳节重新兴起,融入当代生活,不光要考虑传承问题,还要多途径进行传播。
记者在苏州走访发现,在平江路、山塘街道路旁,在商场内、地铁里和公交车上,很多地方都张贴着桃花坞年画的绚丽海报。
苏州市民黄健说:“传统文化也可以‘燃’起来,整个姑苏城都被桃花坞年画’刷屏’了。孩子们还有机会亲自体验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耳濡目染之间,桃花坞年画距离现实生活不再遥远。”
据了解,苏州市政府将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并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研究、开发,并成立了桃花坞木刻年画研究所,开办相关研修班等。
山东:多种非遗活动构成文化大餐
从年画、皮影、剪纸、刻瓷,到胶州秧歌、茂腔……在孔孟之乡山东,“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已于近日启动,为人们送上文化大餐。据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李国琳介绍,今年“非遗月”期间山东全省将开展非遗展演展示活动共685项。
年画可以送出一座城市的温暖。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了“年画重回春节 爱心温暖城市”公益活动,将传统年画送给环卫工人、公交员工、公安交警等春节坚守一线的劳动者,以及养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机构,预计将送出3000套年画。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多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吉祥喜庆之意。希望借此增强年俗活动的仪式感,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科科长裴涛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