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PC版

法治时评:湿地被抽干,算经济账还是生态账?

2019-01-25 10:51正义网浏览:
  把省级重要湿地抽干了租给企业,到底怎么回事?近期辽宁省重要湿地之一——辽宁省康平县三台子水库附近的居民反映,6000多亩的水库被排干,建起了大量光伏发电项目。知情人透露,辽宁省对光伏项目有补贴,先到先得,补贴之后,利润可翻番,所以不少企业未批先建。对此,当地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承认了未批先建的事实,而水库管理部门康平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则解释,并非因光伏项目而抽干水库,而是由于附近采矿导致水库成了“病险水库”,为了保证水库安全,才放掉了水,租金用来维持职工开支。后又解释称,2016年开始,由于水库没有收益,他们才和光伏企业洽谈租赁滩地营收(1月24日中国之声)。
  6000亩省级湿地、大片应得到保护的生态资源失去了,是目前能确定的事实。不能确定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失去。要看到,无论是采矿造成地基下沉,还是直接抽干,都是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人为干预,都是破坏性干预。但同样是破坏,二者相比,破坏性质、破坏程度显然大不相同。为何会失去6000亩湿地,其中的因果关系,究竟是什么,需要一份负责任的调查报告,给公众一个交代。这是其一。
  其二,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在当地职能部门眼里,湿地保护或并非首要职责,更在意的是,能否创造收益。不可否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非常必要,但前提是保护好,更不能破坏。《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明确“国家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对照这6000亩被抽干的省级湿地,十六字方针,真的做到了吗?
  其三,在项目论证过程中,生态评估专家充当了什么角色。专家以中立、专业立身,不唯权势,不唯金钱,只唯科学标准。生态评估专家自然应以是否符合省级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标准来评估和论证这6000亩是否真的“失去生态湿地功能”。据报道,由于该项目未批先建,康平县先后组织了4次专家评议,前3次都没有通过评议,在光伏项目建成之后,第4次专家评议通过环评拿到了手续。为什么前3次没有通过,第4次通过了?当地林业局介绍原因是“在于引导”,开始“不认可,还有水草什么的在这长着”,后来“逐渐……”,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值得深思,是什么让专家对这片还有水草的湿地松了口?
  另外,招商引资,不少地方有指标任务,在经济账和生态账权衡时,当地政府、职能部门作为具体任务认领者,如何能促使他们始终把生态账放在心上,谁应该并能够给生态把关?这一课题,不仅需要辽宁康平研究,还需要有关部门从制度建设层面仔细研讨,创造收益者和公益事业保护者,二者应区分开。(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法务网咨询平台(长按图片识别小程序)

版权所有@法务网